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異字的成語 (143個)

    101

    草奇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cǎo qí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意是指希奇少見的花草。也比喻美妙的文章作品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魏 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 白馬寺》:“庭列修竹;檐拂高松,奇花草,駢闐堦砌。”
    102

    地相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dì xiāng f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地:他鄉。在他鄉相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咸用《春日喜逢鄉人劉松》詩:“故人不見五春風,地相逢岳影中。”
    103

    端邪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duān xié shuō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邪說:有害的學說。端:不符合正統的思想或理論。與正統的思想不相容的主觀或學說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趙與時《賓退錄》第二卷:“端邪說日交馳,圣哲攻之心費辭。”
    104

    卉奇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huì qí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稀奇少見的花草。也比喻美妙或稀少的東西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齊天大圣》第一折:“閑游洞府,賞卉奇花;悶繞清溪,玩青松檜柏。”
    105

    乎尋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hū xún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不同;尋常:平常 。不同于平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70回:“耽誤了點年紀,還沒有甚么要緊,還把他的脾氣慣得乎尋常的出奇。”
    106

    軍突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jūn tū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軍:另外一支軍隊。指另一支引人注目的力量突然興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少年欲立嬰便為王,軍蒼頭特起。”
    107

    軍特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jūn tè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軍:另外一支軍隊。另一支軍隊引人注目的興起。比喻與眾不同的新派別或新事物突然興起。亦作“蒼頭起軍”、“軍突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出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少年欲六嬰便為王,軍蒼頭特起。”
    108

    口同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不同。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陳子昂《為喬補闕論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細問其嘖北事,皆口同辭。”
    109

    口同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不同。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。也作“口同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,而諫怖者,口同聲。”
    110

    口同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y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同“口同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一:“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為美,反口同韻的詆為丑惡。”
    111

    口同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,形容看法、意見完全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宋書·庾炳之傳》:“伏復深思,只有愚滯,今之事跡,口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測得物之數耳。”
    112

    路同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lù tóng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通過不同的道路,到達同一個目的地。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結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文子 精誠》:“三皇五帝三王,殊事而同心,路而同歸。”
    113

    木奇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mù qí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珍奇的花草樹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敦煌變文集·長興四年中興殿應圣節講經文》:“木奇花烈幾層,一池常見綠澄澄。”
    114

    名同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míng tó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稱不同,實質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名同實,其指一也。”
    115

    幽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míng yì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幽明:陰間和陽間。陰間和陽間是不同的道路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朱慶余《冥音錄》:“幽明路,人鬼道殊,今者人事相接,亦萬代一時。”
    116

    云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ún ní yì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。比喻地位相差懸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與辛幼安殿撰書》:“亮空閑沒可做時,每念臨安相聚之適,而一別遽如許,云泥路又如許。
    117

    派同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pài tóng y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源:來源。不同流派來自同一本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賈束《揚州華林寺大悲禪師碑銘》:“慈悲廣大兮妙力無邊,八萬度門兮派同源。”
    118

    曲同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qǔ tóng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不同的;曲:曲調;工:工巧;精致。不同的曲調;卻同樣的美妙。比喻事物的內容或形式雖然不一樣;但卻是同樣的出色。也比喻不同的做法;收到同樣好的效果。也作“同工曲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子云相如,同工曲。”
    119

    因人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rén ér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準風月談·難得糊涂》:“然而風格和情緒、傾向之類,不但因人而,而且因事而,因時而。”
    120

    源殊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shū pà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的源頭與支流不相同。比喻各學派的來歷和特征互不相同,各有自己的一套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吳自牧《夢粱錄·浙江》:“源殊派,無所適從,索隱探微,宜伸確論。”
    * 異的成語,帶異字的成語,包含異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