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山字的成語 (559個)

    421

    退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uì rú shān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退卻時象一座在移動。比喻遇到變故,沉著鎮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吳子·應變》:“守以強弩,退如移。”
    422

    不辭土壤,故能成其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cí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太平天國·洪秀全《原道醒世訓》:“是以泰不辭土壤,故能成其高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    423

    北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ěi d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:東岳,在東省泰安市;北斗:北斗星。比喻道德高、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為眾人所敬仰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韓愈傳贊》:“自愈沒,其言大行,學者仰之如泰、北斗云。”
    424

    北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ěi d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五岳之首,北斗為眾星所拱,故常用以比喻眾所崇仰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施德操《北窗炙輠》上卷:“歐公在天下如太北斗,伯修自揣何如,僅更作其序,何不識輕重也。”
    425

    不讓土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李斯無傳》:“是以泰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”
    426

    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d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讓:推辭,拒絕。泰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秦·李斯《上書秦始皇》:“是以泰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大;河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;王者不卻眾庶,故能明其德。”
    427

    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,gù néng chéng qí g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讓:推辭,拒絕。泰不排除細小的土石,所以能那么高。比喻人度量大,能包容不同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者,泰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
    428

    竄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u shān cuàn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、海,荒涼邊遠之地。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涼邊遠的地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白《上安州裴長史書》:“若使事得其實,罪當其身,則將浴蘭沐芳,自屏于烹鮮之地,惟君侯死生!不然,投竄海,轉死溝壑,豈能明目張膽,托書自陳耶?”
    429

    攻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ā shān gōng c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拿別人的長處,補救自己的短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鶴鳴》:“他之石,可以為錯。”
    430

    航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ī shān háng h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航海。比喻長途跋涉,經歷險遠的旅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 明帝紀》:“日月所照,梯航海;風雨所均,削衽襲帶。”
    431

    鴻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hóng m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輕重相差極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于泰,或輕于鴻毛,用之所趨異也。”
    432

    架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ī shān jià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登涉險歷經艱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陸機《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》:“莫不梯架壑,鏹負來歸。”
    433

    金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ān jīn x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極其富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蔣士銓《臨川夢·訪夢》:“少甚獐頭鼠目,擁著銅金穴,駟馬高車?”
    434

    可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kě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倚:靠。像泰那樣可以依靠。形容有力的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鄭志鴻《常語尋源》下卷:“人以國忠為泰可倚,吾視之如冰耳,若皎月既升,得無失所恃乎?”
    435

    梁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liáng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象泰崩塌,梁木毀壞一樣。比喻偉人死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孔子蚤作,負手曳杖,消搖于門,歌曰:‘泰其頹乎!染木其壞乎!哲人其萎乎!’”
    436

    磐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pá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安定穩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50回:“我算什么,明相國不動聲色,卻出斯民于火熱水深,措天下于泰磐石。”
    437

    其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qí tu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上》:“泰其頹乎!梁木其壞乎!哲人其萎乎!”
    438

    若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ài shān ruò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厲:通“礪”,磨刀石。泰剝蝕得像一塊磨刀石那么小。比喻經歷時間久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高惠高后文功臣表》:“使黃河如帶,泰若厲,國以永存,愛及苗裔。”
    439

    鐵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ān tiě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堅固的防御物。比喻可信賴的堅強人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李伯玉傳》:“趙汝騰嘗薦八士,各有品目,于伯玉曰:‘銅鐵壁。’立朝風節,大較似之。”
    440

    西崩,洛鐘東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tóng shān xī bēnɡ,luò zhōng dōng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銅西崩,靈鐘應應。”
    * 山的成語,帶山字的成語,包含山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