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實字的成語 (152個)

    121

    一人傳虛,萬人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rén chuán xū,shí rén chuá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虛:不確,指無中生有的事。本來沒有的事,傳的人多了,就信以為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契訥禪師》:“問:‘如何是東禪家風?’師曰:‘一人傳虛,萬人傳。’”
    122

    貽人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rén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貽:給;口:話柄;即可讓人利用的口。指做事說話不小心;給人留下話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唐才常《上歐陽中鵠書》:“安得有此巨款?如此事果成,必貽人口。”
    123

    予人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rén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予:給予;口:話柄。給人留下指責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124

    英聲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g shēng mào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美名和盛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 于宣敏傳》:“盛業洪基,同天地之長久;英聲茂,齊日月之照臨。”
    125

    有聲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shēng w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有名無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李崇傳》:“今若基宇不修,仍同丘畎,即使高皇神享,闕于國陽,宗事之典,有聲無,此臣子所以匪寧,億兆所以失望也。”
    126

    以為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wéi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話柄。作為談話的資料。指作為指責、攻擊或嘲笑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使無以寡君為口。”
    127

    引為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wéi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話柄。作為談話的資料。指作為指責、攻擊或嘲笑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許德珩《回憶蔡元培先生》:“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上力圖革新,極為不滿,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,引為口。”
    128

    愿聞顯據,以核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àn wén xiǎn jù,yǐ hé lǐ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愿意聽到明顯的證據,以核事理與客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祖沖之《辯戴法興難新歷》:“夫為合必有不合,愿聞顯據,以核理。”
    129

    以虛為,以為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xū wéi shí,yǐ shí wéi x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表面上很空虛,際上作好了充分準備;表面看來準備很充分,際上是虛張聲勢
    成語出處:
   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32章:“但臣與逆賊周旋三年,深知逆賊狡計甚多,常常以虛為,以為虛。”
    130

    嚴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yán sh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留空隙或出口。形容非常嚴密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丁玲《風雪人間》上卷:“嚴嚴壓在心底的熱淚,涌滿眼眶,忍不住流了下來。”
    131

    真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cái shí x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真正的才華和學識。: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公文集》第23卷:“知其所得必真才學。”
    132

    諸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fǎ shí x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佛家語。指各種現象的真面目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法華經·方便品》:“唯佛與佛,乃能究盡諸法相。”
    133

    綜核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ōng hé mí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綜:綜合;核:考核;名:名聲;績。全面考核事物的稱說是不是與際相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宣帝紀贊》:“孝宣之治,信賞必罰,綜核名。”
    134

    摭華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í huā sǔ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摭:摘取;華:同“花”。摘取花朵,損失果。比喻只重表面,忘記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說《大唐西域記序》:“名流先達,部執交弛,趨末忘本,摭華損。”
    135

    足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lǚ shí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履:踩踏。腳踏地。比喻事求是,平而不虛浮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劉甲傳》:“生平常謂:吾無他長,惟足履地。”
    136

    征名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míng zé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考察其名以求其,就其言而觀其行,以求名相符。亦作“循名責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陳書宣帝紀》:“方欲仗茲舟楫,委成股肱,征名責,取寧多士。”
    137

    正名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míng zé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:端正。辨正名稱以符合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岳飛《乞改襄陽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》:“庶得路分速歸舊制,以稱朝廷正名責不忘中原之意。”
    138

    真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píng shí j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可靠的憑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50回:“這方子上都蓋有他的姓名圖書,是個真憑據。”
    139

    真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qiāng shí d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戰場上使用的武器彈藥。多比喻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柯靈《〈阿英散文選〉序》:“盡管有真槍彈與紙上硝煙的不同,卻同樣要以活鮮鮮的生命相搏擊的。”
    140

    真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 qíng shí g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真摯的感情,在的感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犁《秀露集·歐陽修的散文》:“散文如無具體約束,無真情感,就會枝蔓無邊。”
    * 實的成語,帶實字的成語,包含實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