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實字的成語 (152個)

    101

    循名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d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循:依照;督:督責。按照名義來要求內容,以考察是否名副其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文宣帝紀》:“譬諸木犬,猶彼泥龍,循名督,事歸烏有。”
    102

    循名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hé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循名責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答浙江吳巡撫》:“明主在上,方翕受敷施,循名核,以興太平之治。”
    103

    循名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jiào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循:依照;校:查對。按照名義來要求內容,以考察是否名副其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劉弘傳》:“皆功行相參,循名校,條列行狀,公文具上。”
    104

    循名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kǎo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循:依照;責:要求。按其名而求其,要求名相符。亦作循名責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傅嘏《難劉劭考課法論》:“夫建官均職,清理民物,所以務本也,循名考,糾勵成規,所以治末也。”
    105

    循名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kè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循名責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章表》:“章以造闕,風矩應明;表以致禁,骨采宜耀,循名課,以章為本者也。”
    106

    循名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míng zé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著名稱或名義去尋求際內容;使得名相符。循:依著;責: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韓非《韓非子 定法》:“術者,因任而授官,循名而責。”
    107

    向聲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shēng bèi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向往虛名而不求際;注重傳聞而背離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丕《典論·論文》:“常人貴遠賤親,向聲背;又患暗于自見,謂己為賢。”
    108

    先聲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 shēng hò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聲:聲勢;力。比喻先用聲勢挫折敵方士氣,然后交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兵固有先聲而后者,此之謂也。”
    109

    失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 shí shī d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失度:失調。虛與失去平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力命》:“一曰矯氏,二曰愈氏,三曰盧氏,診其所疾,矯氏謂季梁曰:‘汝寒溫不節,虛失度。’”
    110

    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 shí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注重事或現,反對一切不切際或空想的性格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:“雖可能有張伯倫一類的遷就所謂‘既成事’的‘現主義’的調頭出現,但主要的國際勢力將變到進一步地援助中國。”
    111

    虛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 wǎng shí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無所知而往,有所得而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莊周《莊子 德充符》:“魯有兀者王駘,從之游者,與仲尼相若。常季問于仲尼曰:‘王駘,兀者也,從之游者,與夫子中分魯。立不教,坐不議。虛而往,而歸。”
    112

    虛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 xū sh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假假真真,以假亂真。指軍事上講究策略,善于迷惑對方。也指文藝作品中虛寫、寫并用,表現方法耐人思索回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九回:“豈不聞兵法‘虛虛’之論?操雖能用兵,只此可以瞞過他也。”
    113

    信以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 yǐ wéi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信:相信。指把虛無的當作真存在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5卷:“況且窩盜為事,聲名揚開去不好聽,別人不管好歹,信以為,就怕來纏帳。”
    114

    言多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duō s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說的話多數不符合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周史平話》下卷:“宋齊丘不欲唐主割地,謂李德明輕佻,言多失。”
    115

    言過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guò q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語言;過:超過;越過;際。原指言語不;超過自己的際能力。現多指說話說得過分夸張、不符合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馬良傳》:“馬謖言過其,不可大用,君其察之!”
    116

    譽過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guò qí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譽:聲譽,聲名。名聲超過了其人的際情況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王羲之傳》:“此數子者,皆譽過其。”
    117

    緣名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míng s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緣:循沿。從事物表面的名義出發去探求事物,沒有得到事物真的本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震奎閣碑》:“漢明以察為明,而梁武以弱為仁,皆緣名失,去佛遠甚。”
    118

    異名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míng tó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稱不同,質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異名同,其指一也。”
    119

    有名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míng w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光有虛名;并無事。指際上并不是那么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國語 晉語八》:“吾有卿之名,而無其。無以從二三子,吾是以憂,子賀我何故?”
    120

    有名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míng wá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有名無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循吏傳·黃霸》:“臣敞非敢毀丞相也,誠恐群臣莫白,而長吏守丞畏指……并行伙貎,有名亡。”
    * 實的成語,帶實字的成語,包含實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