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孝字的成語 (28個)
-
21
移孝為忠
- 成語拼音:
- yí xiào wéi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孝經 廣揚名》:“君子之事親孝,故忠可移于君。”
-
22
移孝作忠
- 成語拼音:
- yí xiào zuò zhōng
- 成語解釋:
- 指把孝順父母之心轉為效忠君主。同“移孝為忠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謝覺哉《不惑集 愛父母》:“不錯,封建社會曾把養父母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。它是利用人類熱愛父母——‘孝親’的自然倫理,要人民‘移孝作忠’。”
-
23
忠臣孝子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chén xiào zǐ
- 成語解釋:
- 對君主盡忠對父母盡孝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禮論》:“使生死終始若一,一足以為人愿,是先王之道,忠臣孝子之極也。”
-
24
忠孝不并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xiào bù bìng
- 成語解釋:
- 不并:不能同時并行。盡忠不能盡孝,盡孝不能盡忠。即忠孝不能兩全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封演《封氏聞見記·定謐》:“姑處事殊,忠孝不并。已為孝子,不得為忠臣;為忠臣,不得為孝子。”
-
25
忠孝節烈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xiào jié liè
- 成語解釋:
- 為國盡忠,對父母盡孝,對夫妻盡節,對朋友盡義。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為準則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邵長蘅《侯方域魏禧傳》:“其為文主識議,凌厲雄健,不屑撫擬如世之貌似大家者。遇忠孝節烈事,則益感慨激昂。”
-
26
忠孝節義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xiào jié yì
- 成語解釋:
- 泛指封建統治者所提倡的道德準則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二十回:“民知有忠孝節義,不知妄作邪為。”
-
27
忠孝兩全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xiào liǎ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對國家盡忠,對父母盡孝,兩樣都做得很好。亦作“忠孝雙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白居易《除程執恭檢校右仆射制》:“業傳將略,名在勛籍;蘊天爵以修己,忠孝兩全。”
-
28
忠孝雙全
- 成語拼音:
- zhōng xiào shuā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忠:效忠,忠君;孝:孝敬。忠于君主與孝敬父母都做到了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老人撅著胡子告訴他:‘忠孝雙全,才是好漢!’”
* 孝的成語,帶孝字的成語,包含孝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