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外字的成語 (177個)

    161

    之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wài zhī c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意料之的錢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1回:“且說周老爺憑空得了一千五百塊洋錢,也算意之財,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。”
    162

    之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wài zhī w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語言中含而不露的深長意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二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。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之味,弦之響,終落第二手。”
    163

    之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wài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語言;之:助詞;相當于“的”。言語之的意思。指沒有在話里或文章里明說出來的意思。也作“意在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葉夢得《石林詩話》下卷:“七言難于氣象雄渾、句中有力,而紆余不失言之意。”
    164

    溢于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ú yán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溢:水滿流,引申為超出。超出語言之。指某種意思、感情通過語言文字充分表露出來。亦作“溢于言表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倪煥之》:“鄭重叮嚀的意思,溢于言。”
    165

    意在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zài yán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其意在言語、文辭之。指語意含蓄;讓人自己體會其真正用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司馬光《溫公續詩話》:“古人為詩,貴于意在言,使人思而得上。”
    166

    至大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dà wú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至:極。大到極點,無以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天下》:“至大無,謂之大一;至小無內,謂之小一。”
    167

    左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ǒ jiàn wài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用不正當的手段建立威權,變革法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今君又左建易,非所以教也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左建,謂以左道建立威權也;易,謂在革易君命也。”王伯祥注:“左謂失正,謂失中,故事乖常理叫‘左道’,也叫‘道’。
    168

    直內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í nèi fāng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內心正直、做事方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坤》:“君子敬以直內,義以方。”
    169

    置身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shēn shì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置:安放。把自己放在事情之。形容對事情漠不關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2回:“你我且置身事,袖手旁觀。”
    170

    中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tōng wài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蓮的莖中心有孔可通上下,其正直,不彎不曲。比喻人的心胸寬廣,行為端正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周敦頤《愛蓮說》:“中通直,不蔓不枝。”
    171

    馳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wài chí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馳名:名聲遠揚。名聲傳遍了國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女主人又是中馳名的美人,我要把《清平調》的‘名花傾國兩相歡’,改做‘傾城名士兩相歡’了。”
    172

    古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wài gǔ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從古代到現代,從國內到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升學與就業》:“中古今有不少偉大的事業家都不是‘學校’‘科班’出身,甚至科學家也有從沒進過什么理工大學的!”
    173

    合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wài hé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中西合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十一回:“這長苗子是我們中國原有的,如今攙在這德國操內,中又不中,又不,倒成了一個中合璧。”
    174

    生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wài shēng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派生、繁衍而出者。同“節生枝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李漁《閑情偶寄 詞曲 格局》:“善觀場者,止于前數出所見,記其人之姓名。十出以后, 皆是枝生枝,節中長節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問姓字,并形體面目,皆可不必認矣。”
    175

    置諸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ū dù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置:放;度:打算。放在考慮之。指不放在心上
    成語出處:
    郭沫若《南冠草》第一幕:“我考慮得很純熟。我是早把生死置諸度的。”
    176

    置之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ī dù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放在考慮之(置:放;度:打算;計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隗囂傳》:“帝積苦兵間,以囂子內侍,公孫述遠據邊陲,乃謂諸將曰:‘且當置此兩子于度耳。’”
    177

    致之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zhī dù w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放在心上。同“置之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薛辯傳》:“朕且含養,致之度,勿以言辭相析。”
    * 外的成語,帶外字的成語,包含外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