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聲字的成語 (308個)

    141

    價百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jià bǎi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價:望和社會地位。比喻名譽地位大大提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姜紹書《無詩史·董其昌》:“碑碣銘志之石,非公筆不重,斷楮殘煤,價百倍。”
    142

    價倍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jià bèi z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價:望和社會地位。指譽和社會地位成倍增加,迅速提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洪咨夔《諸莊提舉啟》:“品題一出,價倍增,四學士之名等華岳而俱重,六君子之選與日星而并垂。”
    143

    價十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jià shí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價:望和社會地位。比喻名譽地位大大增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5回:“這大人們伯樂一顧,便價十倍,何愁那州縣不極力奉承。”
    144

    淚俱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lèi jù f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俱:都。指邊說邊哭,形容極其悲慟、哀傷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裴度《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》:“每一言一誓,淚俱發。”
    145

    淚俱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lèi jù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俱:都。一邊訴說;一邊哭泣。形容極其悲痛、哀傷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王彬傳》:“音辭慷慨,淚俱下。”
    146

    名大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dà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由于名高而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
    成語出處:
    147

    名赫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hè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赫奕:顯耀盛大的樣子。名顯赫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陸游《送襄陽鄭帥唐老》詩:“名赫奕動夫子,家世富貴連椒房。”
    148

    名藉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jí s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藉甚:通“籍甚”,盛大。名顯赫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·庾信《周天騎大將軍贈小司空宇文顯和墓志銘》:“公稟山岳之靈,擅風云之氣,容止矜莊,名藉甚。”
    149

    名狼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lá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名:名譽;名;狼藉:傳說中狼群墊草而臥;起來時把草踏亂以消滅痕跡。后借以形容散亂;引申為破敗得不可收拾。形容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;不可收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蒙恬列傳》:“以其君為不明,以是籍于諸侯。”唐 司馬貞索隱:“言其惡狼藉,布于諸國。”
    150

    名狼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láng j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名望譽敗壞到了極點,不可收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·珊珊》:“邑之仕宦眷屬,聞之成不平,名狼籍。”
    151

    名鵲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què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李斗《揚州畫舫錄·新城北錄下》:﹝朱文元﹞先在徐班,以年未五十,故無所表見,至洪班則名鵲起,班中人稱為戲忠臣。
    152

    名烜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míng xuǎn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烜赫:形容名或氣勢很盛。名顯赫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偓《與吳子華侍郎同年玉堂同直懷恩敘懇因成長句四韻兼呈諸同年》:“名烜赫文章士,企紫雍容富貴身。”
    153

    情并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qíng bìng m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并:都;茂:草木豐盛的樣子,引伸為美好。指演唱的音色、唱腔和表達的感情都很動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珠泉居士《續板橋雜記》:“余于王氏水閣聽演《尋親記 跌包》一出,情并茂,不亞梨園能手。”
    154

    求氣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qiú qì y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應:應和,共鳴;求:尋找。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。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 乾》:“同相應,同氣相求;水流濕,火就燥;云從龍,風從虎,圣人出而萬物睹。”
    155

    氣相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qì xiāng q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志同道合,意氣相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》:“腹心相照者,謂之知心;氣相求者,謂之知音。”
    156

    氣相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qì xiāng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朋友間思想一致,性情投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9回:“自然是氣相投,定行見用于世,各著功名,可勝欣賞。”
    157

    如洪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洪:大。形容說話或歌唱的音洪亮,如同敲擊大鐘似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七十二回:“憶胥目如閃電,如洪鐘。”
    158

    入心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rù xīn t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話音。指一聽見圣人的話,就能領悟它的深意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張載《正蒙·三十》:“六十盡人物之性,入心通。”
    159

    色不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è bù d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說話的音;色:臉色;動:變動。不說話,不流露感情。形容神態非常鎮靜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五卷:“眾人道是一番天樣大、火樣急的事,怎知襄敏公看得等閑,色不動,化做一杯雪水。”
    160

    色并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è bìng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色:音和臉色。說話時音和臉色都很嚴厲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方正》:“敦色并厲,欲以威力便從己。”
    * 聲的成語,帶聲字的成語,包含聲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