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聲字的成語 (308個)
-
101
默然無聲
- 成語拼音:
- mò rán wú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默:靜默。不聲不響,一句話也不說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梁孝王世家》:“于是景帝默默無聲。”
-
102
悶聲不響
- 成語拼音:
- mēn shēng bù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不言不語,一聲不響
- 成語出處:
- 梁實秋《吸煙》:“我沒有選擇黃道吉日,也沒有諏訪室人,悶聲不響的把剩余的紙煙一古腦兒丟在垃圾堆里。”
-
103
名聲過實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shēng guò shí
- 成語解釋:
- 名聲超過實際。指虛有其名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陳豨傳贊》:“及為將軍守邊,招致賓客而下士,名聲過實。”
-
104
埋聲晦跡
- 成語拼音:
- mái shēng huì jì
- 成語解釋:
- 猶銷聲匿跡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·蕭修傳》:“修靜恭自守,埋聲晦跡。”
-
105
名聲籍甚
- 成語拼音:
- míng shēng jí shè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名聲極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陸賈列傳》:“陸生以此游漢廷公卿間,名聲籍甚。”
-
106
慢聲細語
- 成語拼音:
- màn shēng xì yǔ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說話時聲音輕柔
- 成語出處:
- 羅廣斌《紅巖》第12章:“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兩人時,就慢聲細語地問他。”
-
107
匿跡銷聲
- 成語拼音:
- nì jì xiāo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指隱藏進來或不公開露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卷十一:“家生避地,亦到錦江,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匿跡,惟恐人知。”
-
108
諾諾連聲
- 成語拼音:
- nuò nuò liá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諾諾:答應的聲音。連聲答應。表示順從或同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·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閃的我孤孤另另,說的話誕誕鄧鄧,俺也曾輕輕喚著,躬躬前來,喏喏連聲。”
-
109
喏喏連聲
- 成語拼音:
- nuò nuò liá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喏喏:答應的聲音。一聲接一聲地答應。形容十分恭順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元 關漢卿《金線池》第三折:“閃的我孤孤另另,說的話誕誕鄧鄧,俺也曾輕輕喚著,躬躬前來,喏喏連聲。”
-
110
鳥聲獸心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shēng shòu x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言辭動聽而心懷陰毒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劉陶傳》:“四方私言,云角等竊入京師,戰視朝政,鳥聲獸心,私共鳴呼。”
-
111
平地一聲雷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突然發生的重大變動。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。
- 成語出處:
- 五代 前蜀 韋莊《喜遷鶯》詞:“鳳銜金榜出云來,平地一聲雷。”
-
112
屏氣吞聲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qì tū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忍氣吞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39卷:“貧兒屏氣吞聲,蹲踞墻外,又被群狗嚎吠。”
-
113
屏聲靜氣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shēng jì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屏聲斂息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冰心《我們太太的客廳》:“門外兩個白長衫黑緞子坎肩的仆人,屏聲靜氣的在伺候傳遞著湯水。”
-
114
潑聲浪氣
- 成語拼音:
- pō shēng làng qì
- 成語解釋:
- 潑:潑辣;浪:放浪。潑辣的聲調放浪的聲勢。形容撒潑的神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0回:“金桂聽見他婆婆如此說,怕薛蟠心軟意活了,便潑聲浪氣大哭起來。”
-
115
屏聲斂息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shēng liǎn x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靜悄悄不出聲息。《論語·鄉黨》:“攝齊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”漢·蔡邕《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》:“臣邕怔營慚怖,屏氣累息,不知所自投處。”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三十八回:“連連~,不敢作聲。”
- 成語出處:
- 《論語·鄉黨》:“攝齊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氣似不息者。”漢·蔡邕《表賀錄換誤上章謝罪》:“臣邕怔營慚怖,屏氣累息,不知所自投處。”
-
116
拋聲衒俏
- 成語拼音:
- pāo shēng xuàn qiào
- 成語解釋:
- 衒:炫耀,賣弄。指故意高聲賣弄風騷
- 成語出處:
- 《清平山堂話本·刎頸鴛鴦會》:“本婦也在門首拋聲衒俏。”
-
117
泣不成聲
- 成語拼音:
- qì bù ché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泣:低聲哭。哭得噎住了;連聲音也發不出來。形容極度悲傷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越王無余外傳》:“堯崩,禹服三年之喪,如喪考妣,晝夜哭泣,氣不屬聲。”
-
118
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李文亢《婚事》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,最后還是中祥開了腔。”
-
119
氣斷聲吞
- 成語拼音:
- qì duàn shēng tūn
- 成語解釋:
- 氣出不來,話說不出。形容極度憂傷失望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成顧蟋蟀籠虛,則氣斷聲吞,亦不復以兒為念。”
-
120
氣竭聲嘶
- 成語拼音:
- qì jié shēng sī
- 成語解釋:
- 氣力竭盡,聲音嘶啞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呂無病》:“小氣竭聲嘶,呼而求飲。”
* 聲的成語,帶聲字的成語,包含聲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