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士字的成語 (142個)
-
81
仁人義士
- 成語拼音:
- rén rén yì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有德行并信守節義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方孝孺《云敝贊》:“古之仁人義士,視刀鋸如飲食。”
-
82
仁人志士
- 成語拼音:
- rén rén zhì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仁愛而有節操,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。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三卷:“育群物而不倦,有似仁人志士,是仁者之所以樂山也。”
-
83
士飽馬騰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ǎo mǎ téng
- 成語解釋:
- 軍糧充足,士氣旺盛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韓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士飽而歌,馬騰于槽。”
-
84
士別三日,刮目相待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ié sān rì,guā mù xiāng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指別人已有進步,當另眼相看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吳志 呂蒙傳》:“遂拜蒙母,結友而別”南朝 宋 裴松之注:“士別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-
85
士可殺不可辱
- 成語拼音:
- 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
- 成語解釋:
- 指士子寧可死,也不愿受污辱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禮記 儒行》:“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,可近而不可迫也。可殺而不可辱也。”
-
86
士別三日,當刮目相待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ié sān rì,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
- 成語解釋:
- 指別人已有進步,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國志·吳志·呂蒙傳》注引《江表傳》:“士別三日,即更刮目相待。”
-
87
士農工商
- 成語拼音:
- shì nóng gōng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古代所謂四民,指讀書的、種田的、做工的、經商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管子 小匡》:“士農工商四民者,國之石(柱石)民也。”《淮南子 齊俗訓》:“是以人不兼官, 官不兼事,士農工商,鄉別州異,是故農與農言力,士與士言行,工與工言巧, 商與商言數。”
-
88
騷人墨士
- 成語拼音:
- sāo rén mò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騷人墨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李介《天香閣隨筆》第一卷:“未嘗有橫畫舫于煙波,負奚囊于邱壑者,今世之騷人墨士,不過侈談西湖耳。”
-
89
騷人雅士
- 成語拼音:
- sāo rén yǎ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騷人墨客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老舍《駱駝祥子》:“公園里的牡丹芍藥,邀來騷人雅士,緩步徘徊,搖著名貴的紙扇。”
-
90
士紳名流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hēn míng liú
- 成語解釋:
- 指有錢有勢的人或杰出的人士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黨與抗日民主政權》:“特別對于中間分子士紳名流,尤為重要,過去我們同志對進步分子都團結不好,對他們更差了。”
-
91
士死知己
- 成語拼音:
- shì sǐ zhī jǐ
- 成語解釋:
- 士:有才識的人。為了報答知己,不惜犧牲生命。亦作“士為知己者死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趙策》:“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,吾其報知氏之讎矣。”
-
92
繩樞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shéng shū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樞:門上的轉軸;繩樞:用繩子系樞軸。形容生活貧窮的人或指貧苦人家子弟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梁·劉峻《廣絕交論》:“則有窮巷之賓,繩樞之士。”
-
93
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
- 成語拼音:
- shí shì zhī yì,bì yǒu zhō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邑:指小城市。即使是十戶人家的小城鎮,也有忠信的人。指處處都有賢人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談叢》:“十步之澤,必有芳草;十室之邑,必有忠士。”
-
94
士為知己者死
- 成語拼音:
- 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
- 成語解釋:
- 知己者:了解自己,信用自己的人。指甘愿為賞識自己、栽培自己的人獻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趙策一》:“士為知己者死,女為悅己者容,吾其報知氏之讎矣。”
-
95
身先士卒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xiān shì zú
- 成語解釋:
- 指作戰時將帥親自沖在士兵的前面;奮勇殺敵。現多用以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的前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南衡山列傳》:“當敵勇敢,常為士卒先。”
-
96
身先士眾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xiān shì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身先士卒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李密傳》:“公當身先士眾,早定關中,乃欲急自尊崇,何示人不廣也!”
-
97
瘦羊博士
- 成語拼音:
- shòu yáng bó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能克己讓人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甄宇傳》:“建武中,[甄宇]為州從事,征拜博士。”李賢注引《東觀漢記》:“建武中每臘,詔書賜博士一羊。羊有大小肥瘦。時博士祭酒議,欲殺羊分肉,……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,由是不復有爭訟。”
-
98
跅馳之士
- 成語拼音:
- tuò chí zh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跅馳:放蕩。指行為放蕩不受約束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武帝紀》:“夫泛駕之馬,跅馳之士,亦在御之而已。”
-
99
推轂薦士
- 成語拼音:
- tuī gǔ jiàn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轂:車輪中心;推轂:比喻推薦人才;薦:舉薦。推舉人才,引薦賢士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權德輿《齊成公神道碑銘序》:“其他推轂薦士,為廷臣,成天下重名碩望者,不可勝書。”
-
100
通儒達士
- 成語拼音:
- tōng rú dá shì
- 成語解釋:
- 指知識淵博、明智達理的學者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盧植傳》:“中興以來,通儒達士班固、賈逵,鄭興父子,并敦悅之。”
* 士的成語,帶士字的成語,包含士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