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四字的成語 (187個)

    121

    三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qīn sì j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三親六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次日真個到三親眷家去了一巡。”
    122

    三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qī sì qi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妻妾眾多的意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漁《風箏誤 逼婚》:“你做狀元的人,三妻妾,任憑再娶。”
    123

    時八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í bā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指春夏秋冬季;八節:指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。泛指一年季中各節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甫《狂歌行贈兄》:“時八節還拘禮,女拜弟妻男拜弟。”
    124

    說三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ō sān dào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道:說。指任意亂說亂講;惹是生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崔灝《通俗編 言笑》:“莫學他人不知朝暮,走啟蒙鄉村,說三道。”
    125

    時氣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í qì b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時:春、夏、秋、冬。時之氣具備。比喻人的氣度弘遠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謝太傅絕重褚公,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時之氣亦備。”
    126

    三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ān sì s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三三兩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王延壽《夢賦》:“爾乃三三,相隨踉■(足旁)而歷僻。”
    127

    書五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ū wǔ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書:亦稱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班固《白虎通 五經》:“五經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書集注》。
    128

    山五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ān wǔ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面八方各個地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3回:“引一千余軍馬,盡是七長八短漢,山五岳人。”
    129

    時之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shí zhī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本指一年季的氣象,后以“備時之氣”喻指人的氣度弘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德行》:“謝太傅絕重褚公,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時之氣亦備。”
    130

    通八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ōng bā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通、達:暢通無阻。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子華子 晏子問黨》:“其涂之所出,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”
    131

    亭八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íng bā d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亭、當:即停當,妥貼。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答呂伯恭書》:“不知如何整頓得此身心亭八當,無許多凹凸也。”
    132

    停八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íng bā d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亭八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1卷:“須要熟看熟思,久久之間,自然見個道理,停八當。”
    133

    體百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ǐ bǎi h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肢百骸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73回:“胎一成,則體百骸氣隨欲至,如珠滾荷盤,如煙含柳縷,無不可到之處也。”
    134

    體不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ǐ bù q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肢不勞動。形容脫離勞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子路問曰:'子見夫子乎?'丈人曰:'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'”
    135

    體不勤,五谷不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ǐ bù qín,wǔ gǔ bù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舊時知識分子脫離生產勞動,缺乏生產知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微子》:“子路問曰:'子見夫子乎?'丈人曰:'體不勤,五谷不分,孰為夫子?'”
    136

    室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tú sì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室內空無一物。喻貧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魏書·陽固傳》:“居官清潔,家無余財,終歿之日,室徒壁,無以供喪,親故為其棺斂焉。”
    137

    通五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tōng wǔ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通八達。形容交通暢達無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酈生陸賈列傳》:“夫陳留,天下之沖,通五達之郊地。”
    138

    三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wǎ sì sh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宋代對妓院、茶樓、酒肆及其他娛樂場所的總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俞萬春《蕩寇志》第73回:“衙內你不曉得,他是清白人家女兒,那肯同那三瓦舍的奉迎。”
    139

    鄉八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xiāng bā z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泛指周圍的許多鄉村和集鎮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4回:“當下統率大隊走到鄉下,東南西北,鄉八鎮。整整兜了一個大圈子。”
    140

    至八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zhì bā d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標志土地界域的用語。表示面八方所到之處及通往的道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95回:“安營既畢,便畫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。”
    * 四的成語,帶四字的成語,包含四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