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古字的成語 (233個)

    201

    超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gǔ chāo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超今冠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朱敦儒《洞仙歌·贈太易》詞:“這功名富貴,有也尋常,管做得、越超今神妙。”
    202

    非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ǔ fēi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非:非難,否定。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秦始皇本紀》:“有敢偶語《詩》《書》者,棄市;以非今者,族。”
    203

    方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ǔ fāng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方:比擬。類比。拿代的事情與當今的事情相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長孫嵩傳》:“昔叔孫辭沃壤之地,蕭何就窮僻之鄉,以方今,無慚曩哲。”
    204

    勸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gǔ quà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演:表演。表演代的故事勸誡今天的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鄭燮《城隍廟碑記》:“況金元院本,演勸今,情神刻肖,令人激昂慷慨,歡喜悲號。”
    205

    為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ǔ wéi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以為鑒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魏徵傳》:“夫以銅為鏡,可以正衣冠;以為鏡,可以知興替;以人為鏡,可以明得失。”
    206

    為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ǔ wéi j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以為鏡”。借歷史上的成敗得失作為鑒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魏徵傳》:“以銅為鑒,可正衣寇;以為鑒,可知興替;以人為鑒,可明得失。”按《舊唐書·魏徵傳》“鑒”作“鏡”。
    207

    為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gǔ wéi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人,代;徒:同類人。同人做朋友。借諷今或推崇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內直者與天為徒,外曲者與人為徒;成而上比者,與為徒。”
    208

    喻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ǔ yù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:說明。借用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長孫嵩傳》:“昔叔孫辭沃壤之地,蕭何就窮僻之鄉,以方今,無漸曩哲。”
    209

    喻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gǔ yù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征引代史實或文獻來喻說當前的現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疾謬》:“引喻今,言微理舉。”
    210

    證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gǔ zhèng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引用代史實或文獻來論證當前的行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高逸傳》:“儒家之教,憲章祖述,引證今,于學易悟。今樹以前因,報以后果,業行交酬,連鎖相襲。”
    211

    證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án gǔ zhèng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援:引。引述事來證明今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梁 劉勰《文心雕龍 事類》:“事類者,蓋文章之外,據事以類義,援以證今者也。”
    212

    遺恨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hèn qiān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:指時間久遠。遺留下的怨恨永遠存在下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徐瑤《太恨生傳》:“且生與女相愛憐若此,而卒不相遇,真堪遺恨千。”
    213

    引經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jīng jù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引用經史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樓鑰《再乞致仕第二札》:“有污大儀,則臣死不足以塞責,是以不復更敢引經據,直述情索,投告君父。”
    214

    一失足成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gǔ hè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一旦犯下嚴重錯誤或墮落,就成為終身的憾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9回:“這件事本來是我錯在前頭,此刻悔也來不及了。人說的:‘一失足成千恨,再回頭是百年身。’”
    215

    貽笑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xiào qiān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貽:遺留。給千秋萬代的人留下笑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圣母并尊》:“至后唐莊宗,以嫡母為太妃,而以生母為太后,真貽笑千。”
    216

    卑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gǔ bēi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尊崇代的,鄙薄現在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夫尊而卑今,學者之流也。”
    217

    參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ó gǔ cā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酌斟今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馮桂芬《邵步青醫學三書序》:“步青先生著有《四時病機溫毒病說》,重訂《萬氏女科三書》,發揮經旨,無奧不顯,酌參今,易施于用。”
    218

    東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gǔ dōng d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東丁:象聲詞,石洞中泉水下滴的聲音。比喻某件事情自以來都是一個老規矩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陸游《老學庵筆記》:“漢嘉城西北山麓有一石洞,泉出其間,時聞洞中泉滴聲,良久一滴,清如金石,黃魯直題詩云:‘人題作東丁水,自東丁直到今。’”
    219

    賤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gǔ jià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尊祟代的,輕視當代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安《淮南子·修務訓》:“世俗之人,多尊而賤今,故為道者必托之于神農黃帝而后能人說。”
    220

    蔑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gǔ miè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尊祟代的,輕視當代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陳獨秀《文學革命論》:“比十八妖魔輩,尊蔑今,咬文嚼字,稱霸文壇。”
    * 古的成語,帶古字的成語,包含古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