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口字的成語 (397個)

    341

    同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tóng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眾一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二十一回:“所以聽得周三說了一句,大家就一同音說,以義氣為重。”
    342

    同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y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同人說同樣的話,形容看法、意見完全一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沈約《宋書·庾炳之傳》:“伏復深思,只有愚滯,今之事跡,異同音,便是彰著,政未測得物之數耳。”
    343

    無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 kǒu wú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同“啞無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再生緣》第三九回:“話說孟夫人聽了這些言語,只氣的啞無聲。”
    344

    問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kǒu wèn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面中自問,一面心中盤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[程元玉]隨又忖道:‘婦人之言,何足憑誰!況且他一頓飯錢,尚不能預備,就有驚恐,他如何出力相報得?’以問心,行了幾里。”
    345

    無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wú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嘴里有啥說啥;心里卻沒有什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于謙《擬吳儂曲》:“憶郎直憶到如今,誰料思深戀亦深;刻木為雞啼不得,原來有卻無心。”
    346

    無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wú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虛言而無德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史弼傳》:“竊聞勃海王悝……外聚剽輕不逞之徒,內荒酒樂,出入無常,所與群居,皆有無行,或家之棄子,或朝之斥臣。”
    347

    無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 kǒu wú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啞巴一樣;說不出話來。形容理屈詞窮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八卷:“一番言語,說得張六嫂啞無言。”
    348

    吸盡西江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一氣呵成、貫通萬法的意思。后比喻過于性急,想一下子就達到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居士龐蘊》:“待汝一吸盡西江水,即向汝道。”
    349

    咬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yǎo d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咬住不放。比喻堅持一個廉潔,再不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名氏《官場維新記》第十回:“先把住持僧慧修,嚴行審訊,問他將李國斌藏在何處,慧修一咬定不認得李國斌。”
    350

    以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yǐ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易子而食。,丁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逆臣傳上·安慶緒》:“城中棧而處,糧盡,易以食。”
    351

    一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y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聲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回:“西門慶那里肯,一一聲只叫‘姑娘請受禮。’”
    352

    羊落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luò hǔ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。比喻落入險境,很難幸免。亦作“羊入虎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朱凱《昊天塔》第一折:“俺家姓楊,被番兵陷在虎交牙峪里。這個叫做羊落虎,正犯了兵家所忌。”
    353

    衣來伸手,飯來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lái shēn shǒu,fàn lái zhāng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懶惰成性,坐享別人勞動成果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31回:“安公子是自幼嬌養,衣來伸手,飯來張的人。”
    354

    羊入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rù hǔ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羊落到了虎里。比喻落入險境,有死無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錢彩《說岳全傳》第16回:“猶如驅羊入虎耳。”
    355

    貽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rén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貽:給;實:話柄;即可讓人利用的實。指做事說話不小心;給人留下話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唐才常《上歐陽中鵠書》:“安得有此巨款?如此事果成,必貽人實。”
    356

    予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rén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予:給予;實:話柄。給人留下指責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357

    以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wéi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實:話柄。作為談話的資料。指作為指責、攻擊或嘲笑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楚語下》:“使無以寡君為實。”
    358

    引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wéi kǒu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實:話柄。作為談話的資料。指作為指責、攻擊或嘲笑的話柄
    成語出處:
    許德珩《回憶蔡元培先生》:“北洋軍閥政府對他在教育事業上力圖革新,極為不滿,尤其對于北京大學男女同校一節,引為實。”
    359

    一言出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chū kǒu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駟馬:四匹馬拉車。話說出了,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。指話說出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筆說·駟不及舌說》:“俗云:一言出,駟馬難追。《論語》所謂‘駟不及舌’也。”
    360

    贊不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àn bù jué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贊:稱贊;絕:停。不住地稱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假神仙大鬧華光廟》:“字勢飛舞,魏生贊不絕。”
    * 口的成語,帶口字的成語,包含口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