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口字的成語 (397個)

    321

    養家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jiā hú k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勉強養活家人,使不餓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璿《飛龍全傳》第15回:“養家糊,個個皆然。”
    322

    不能著兩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匙:湯匙。一張嘴同時要吃兩把湯匙里的食物。比喻貪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書懷》詩:“不兩匙休足榖,身能幾屐莫言錢。”自注:吳諺云:“一不能著兩匙。”
    323

    殘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kǒu cán ch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延:把時間向后推移。延長殘余的喘息。指掙扎著勉強活下去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為了忘卻的記念》:“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,寫幾句文章,算是從泥土中挖了一個小孔,自己延殘喘,這是怎樣的世界呢。”
    324

    而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kǒu ér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捂嘴而笑。多指暗笑,竊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陶淵明《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》:“亮以麈尾掩而笑。”
    325

    葫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kǒu hú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捂著嘴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應劭傳》:“昔鄭人以乾鼠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寶燕石,緹十重。夫睹之者掩盧胡而笑,斯文之族,無乃類旃。”
    326

    胡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kǒu hú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胡盧:笑貌。捂著嘴笑,指暗笑,竊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應劭傳》:“昔鄭人以干鼠為璞,鬻之于周;宋愚夫亦寶燕石,緹漝十重。夫睹之者掩盧胡而笑,斯文之族,無乃類旃。”
    327

    胡盧而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kǒu hú lú ér x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胡盧:喉間的笑聲。捂著嘴笑,指暗笑,竊笑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:“視成所蓄,掩胡盧而笑。”
    328

    皆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jiē b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碑:記功的石碑;皆:都是。所有人的嘴都是記載功德的碑石。形容為人們普遍稱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寶峰文禪師法嗣 太平安禪師》:“勸君不用鐫頑石,路上行人似碑。”
    329

    兩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liǎng c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貪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范成大《丙午新正書懷》詩:“不兩匙休足谷,身能幾屐莫言錢。”
    330

    難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雖然有;卻難以分辯清楚。常指含冤受屈但又無處申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“孟夫人有難辯,倒被他纏住身子,不好動身。”
    331

    難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f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:分辯。有嘴難分辯。形容難分辯清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蕭德祥《殺狗勸夫》第一折:“動不動棍棒臨身。直著我有難分,進退無門。”
    332

    難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k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話不便開說或不敢說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31卷:“如今我們來拿你去見閻羅王,只教你有難開。”
    333

    難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說。有嘴不能把話說出來。指由于某種原因只能把話藏在心里;不便或不敢說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醉醒者》詩:“有道難行不如醉,有難言不如睡。”
    334

    難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kǒu nán z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有話不便開說或不敢說
    成語出處:
    335

    三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sān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嘮叨、話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焦延壽《易林》卷十:“一三舌,相妨無益。”
    336

    失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 kǒu shī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忍不住笑出聲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馬愈《馬氏日抄·風異》:“眾聞予言,將以為誕也,皆掩失聲。”
    337

    同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c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不同。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陳子昂《為喬補闕論突厥表》:“臣具委細問其嘖北事,皆異同辭。”
    338

    同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不同。不同的嘴說出同樣的話。形容人們的說法完全一致。也作“異同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抱樸子 道意》:“左右小人,并云不可,阻之者眾,本無至心,而諫怖者,異同聲。”
    339

    同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kǒu tóng s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一同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》第六回:“因天時尚早,復到街上訪問本府政績,竟是一同聲說好。”
    340

    同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kǒu tóng y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大家說得都一樣。同“異同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老舍《趙子曰》第一:“現在的人們不但不復以窄窄金蓮為美,反異同韻的詆為丑惡。”
    * 口的成語,帶口字的成語,包含口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