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反字的成語 (165個)

    121

    親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 jí fǎn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親:親近;極:頂端;疏:生疏。親近到了極點而顯得很生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89回:“寶玉欲將實言安慰,又恐黛玉生嗔,添病癥,兩個人見了面,只得用浮言勸慰,真真是親極疏了。”
    122

    棄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ì mò fǎn bě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棄末返本”。古指棄工商而務農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東都賦》:“抑工商之淫業,興農桑之盛務,遂令海內棄末而本,背偽而歸真。”
    123

    求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ú yì fǎn sǔ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了得到好處,而招來禍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魏慶之《詩人玉屑·詩趣》:“不唯壞此一句,并下句亦減氣味,所謂求益損。”
    124

    強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g zhě fǎn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強者:有權勢的人;己:省自己。指有權有勢的人自我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雪濤諧史》:“鄉紳此語,足令強者己,殊為可傳。”
    125

    適得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dé qí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恰恰得到相的結果。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魏源《籌海篇 議守上》:“今議防堵者,莫不曰:‘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,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。’不知此適得其也。”
    126

    四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fǎn sì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復無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蔣士銓《空谷香·殺艙》:“阿呀!這廝三四覆,可惱,可惱。”
    127

    適居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jū qí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適得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大釗《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》:“這都是大錯特錯,唯物史觀及于人生的影響乃適居其。”
    128

    遂迷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uí mí wàng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遂迷不寤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顧憲之傳》:“竊尋民之多偽,實由宋季軍旅繁興,役賦殷重,不堪勤劇,倚巧祈優,積習生常,遂迷忘。”
    129

    收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ōu shì fǎn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視不聽。指不為外物所驚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陸機《文賦》:“其始也,皆收視聽,耽思傍訊。”
    130

    物極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jí bì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極:盡頭;:轉向面。指事物發展到極端;必定會向相方向轉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近思錄》引宋 程頤曰:“如《復卦》言七日來復,其間無不斷續,陽已復生,物極必返,其理須如此。”
    131

    物極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jí zé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物發展到極限就會向相的方面轉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鹖冠子·環流》:“美惡相飾,命曰復周;物極則,命曰環流。”
    132

    窩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ō lǐ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發生在家族或集團內部的沖突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蕭瑟洋場》:“那一來變成‘窩里’了,不好,不好。”
    133

    汶陽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èn yáng tián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失而復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第三卷:“先失楚弓,旋歸趙璧。汶陽田,合浦珠還。”
    134

    物至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wù zhì zé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物極則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春申君列傳》:“臣聞物至則,冬夏是也。”
    135

    秀才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zào f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指知識分子對現實不滿;有所抗、斗爭。比喻軟弱無力;難以成功。秀才:舊時一般儒生的泛稱;造叛朝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:“秀才造,三年不成,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實有其事,且派個人去查一查,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,再作道理。”
    136

    秀才造,三年不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zào fǎn,sān nián bù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秀才:指儒生。秀才叛朝廷,多年也難以成功。形容知識分子軟弱無力,搖擺不定,做不成大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秀才造,三年不成,無論他們有沒有這回事,可以不必理他,就是實有其事,且派個人去查一查,看他們為何作此舉動,再作道理。”
    137

    為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g fǎn wéi huò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幸:幸運,幸福;禍:災禍,災難。在一定條件下,幸福可以轉為災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遇合》:“任久不勝,則幸禍。”
    138

    相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ng fǎn xiāng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相:互相。互相對立的事物可以互相促成。現在用來表示相之事物間有著同一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藝文志》:“仁之與義,敬之與和,相而皆相成也。”
    139

    循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huán fǎn f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周而復始,復出現或進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羅隱《漢鐃歌·芳樹》詩:“春夏作頭,秋冬為尾,循環復無窮已,今生長短同一規。”
    140

    義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bù fǎn g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顧:回頭看。①義:通“議”,考慮,打主意,選擇。決策時連回頭看的功夫都沒有。形容毫不猶豫,極為迅速地作出某項決定。亦作“計不顧”。②為了正義只能奮勇向前,不猶豫回顧。亦作“義無顧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夫邊郡之士,聞烽舉燧燔,皆攝弓而馳,荷兵而走,流汗相屬,唯恐居后,觸白刃,冒流矢,義不顧,計不旋踵,人懷怒心,如報私讎。”
    * 反的成語,帶反字的成語,包含反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