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反字的成語 (165個)
-
101
還原反本
- 成語拼音:
- hái yuán fǎn běn
- 成語解釋:
- 回復到事物的本來形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55回:“毒蝎枉修人道行,還原反本見真形。”
-
102
計不反顧
- 成語拼音:
- jì bù fǎn gù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計無返顧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范景文《恤用建儲被廢諸臣緣由疏》:“當其慷慨發言,計不反顧,豈知有今日哉!”
-
103
家反宅亂
- 成語拼音:
- jiā fǎn zhái luà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家煩宅亂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五回:“月娘道:‘他見你家反宅亂要去,你管他腿事?’”
-
104
節威反文
- 成語拼音:
- jié wēi fǎn wén
- 成語解釋:
- 節:節制;威:威力,威風;反:同“返”,歸還。節抑威強,復用文理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強國》:“節威反文。案用夫端誠信全之君子治天下焉。”
-
105
舉一反三
- 成語拼音:
- jǔ yī fǎn sān
- 成語解釋:
- 反:類推。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相似的許多事情。比喻善于學習;能夠由此及彼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孔子《論語 述而》:“舉一隅,不以三隅反,則不復也。”
-
106
極重不反
- 成語拼音:
- jí zhòng bù fǎn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極重難返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。”
-
107
積重不反
- 成語拼音:
- jī zhòng bù fǎn
- 成語解釋:
-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戴名世《〈三山存業〉序》:“當明之初,以科目網羅天下之士,已而諸科皆罷,獨以時文相尚,而進士一途遂成積重不反之勢。”
-
108
極則必反
- 成語拼音:
- jí zé bì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謂事物發展到極端,就會向相反的方面轉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呂氏春秋·博志》:“全則必缺,極則必反,盈則必污。”
-
109
積重難反
- 成語拼音:
- jī zhòng nán fǎn
- 成語解釋:
- 經過長時間形成的思想作風或習慣,很難改變。同“積重難返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張居正《陳六事疏》:“近來風俗人情,積習生弊,有頹靡不振之漸,有積重難反之幾。若不稍加改易,恐無以新天下之耳目,一天下之心志。”
-
110
匡亂反正
- 成語拼音:
- kuāng luàn fǎn zhèng
- 成語解釋:
- 消除混亂局面,恢復正常秩序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
-
111
流蕩忘反
- 成語拼音:
- liú dàng wàng fǎn
- 成語解釋:
- 流蕩:流浪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禹偁《答張知白書》:“后人流蕩忘反,蓋其得也,薦宗廟,插管弦。”
-
112
流宕忘反
- 成語拼音:
- liú dàng wàng fǎn
- 成語解釋:
- 流宕:流浪,飄泊;反:同“返”,回家。指長期在外面飄泊而不知返回
- 成語出處:
- 晉·杜預《春秋左氏傳序》:“雷同影附,流宕忘反,非一時也。”
-
113
流連忘反
- 成語拼音:
- liú lián wàng fǎn
- 成語解釋:
- 留戀不舍,忘記返回
- 成語出處:
- 明 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95回:“人君之宴樂有常,未聞流連忘反。”
-
114
流溺忘反
- 成語拼音:
- liú nì wàng fǎn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流連忘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書·傅亮傳》:“流溺忘反,而以身輕于物也。”
-
115
連鎖反應
- 成語拼音:
- lián suǒ fǎn yìng
- 成語解釋:
- 連鎖:像鎖鏈似的一環扣一環。比喻一系列相關的事物;只要一個產生變化;其他都跟著發生變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20章:“疑問一個套一個,急速地產生了連鎖反應,把整個的觀念境界全部攪亂了。”
-
116
迷而不反
- 成語拼音:
- mí ér bù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路后不知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不知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發,玉石皆碎。”
-
117
迷而知反
- 成語拼音:
- mí ér zhī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路后知道回來。比喻有了過失能夠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袁術傳》:“若迷而知反,尚可以免。”
-
118
迷途知反
- 成語拼音:
- mí tú zhī fǎn
- 成語解釋:
- 迷途:迷路;反:反回。迷了路知道回來。比喻犯了錯誤能改正
- 成語出處:
- 《南史 陳伯之傳》:“夫迷途知反,往哲是與。”
-
119
弄巧反拙
- 成語拼音:
- nòng qiǎo fǎn zhuō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弄巧成拙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西子捧心,愈見增妍;丑婦效顰,弄巧反拙。”
-
120
內視反聽
- 成語拼音:
- nèi shì fǎn tīng
- 成語解釋:
- 內視:向內看;反聽:聽外面的。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,也能聽取別人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商君列傳》:“反聽之謂聰,內視之謂明,自勝之謂強。”
* 反的成語,帶反字的成語,包含反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