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勢字的成語 (147個)
-
61
趨炎附勢
- 成語拼音:
- qū yán f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趨:趨向;迎合。炎:熱。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陳善《捫虱新話 趨炎附勢自古而然》:“蓋趨炎附勢,自古然矣。”
-
62
趨炎奉勢
- 成語拼音:
- qū yán fè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趨:奔走,投靠。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7回:“且說外面這些趨炎奉勢的朋友,先前賈宅有事都遠避不來,今兒賈政襲職,知圣眷尚好,大家都來賀喜。”
-
63
趨炎慕勢
- 成語拼音:
- qū yán m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趨:奔走,投靠;炎:熱。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明·伏雌教主《醋葫蘆》第三回:“至于冷祝夫妻、都飆母子,一味不過利其所有,趨炎慕勢,奴顏婢膝,昏夜乞憐,與那街坊上的花子何異?”
-
64
權尊勢重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zūn shì zhòng
- 成語解釋:
- 尊:地位或輩分高。權位高,勢力大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40卷:“自己代為首相,權尊勢重,朝野側目。”
-
65
人單勢孤
- 成語拼音:
- rén dān shì gū
- 成語解釋:
- 人數少,力量單薄。
- 成語出處:
- 京劇《獵虎記》第十場:“劫牢之后,倘若登州兵馬殺來,我等人單勢孤,只怕寡不敵眾。”
-
66
人多勢眾
- 成語拼音:
- rén duō shì zhòn
- 成語解釋:
- 人多勢力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話說金榮因人多勢眾,又兼賈瑞勒令賠了不是,給秦鐘磕了頭,寶玉方才不吵鬧了。”
-
67
勢不并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bì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勢:情勢,狀況;并立:并存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劉琨傳》:“臣與二虜,勢不并立。”
-
68
勢不可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ú kě dǎng
- 成語解釋:
- 來勢迅猛,不可抵擋。也說勢不可擋。與“勢不可當”同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郗鑒傳》:“群逆縱逸,其勢不可當,可以算屈,難以力競。”
-
69
勢不可當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kě dāng
- 成語解釋:
- 當:抵擋。來勢迅猛;不可抵擋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 郗鑒傳》:“群逆縱逸,其勢不可當,可以算屈,難以力競。”
-
70
勢不可遏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kě è
- 成語解釋:
- 猶勢不可當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裴铏《傳奇·韋自東》:“自東不顧,仗劍奮衣而往,勢不可遏。”
-
71
勢不可為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kě wéi
- 成語解釋:
- 為:做,干。大勢已去,無能為力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全祖望《梅花嶺記》:“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,儔諸將而語之。”
-
72
勢不兩存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liǎng cú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勢不兩立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韓非子·孤憤》:“故資必不勝而勢不兩存,法術之士焉得不危?”
-
73
勢不兩立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liǎng lì
- 成語解釋:
- 兩立:并存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楚策一》:“楚強則秦弱,楚弱則秦強,此其勢不兩立。”
-
74
勢不兩全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liǎng quán
- 成語解釋:
- 勢:情勢,狀況。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。比喻矛盾不可調和
- 成語出處:
-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荀攸傳》:“今弟遘惡,此勢不兩全。”
-
75
勢不容緩
- 成語拼音:
- shì bù róng huǎn
- 成語解釋:
- 勢:情勢;容:容許;緩:延緩,耽擱。比喻情勢緊迫,一刻也不允許拖延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66回:“殿下可知東宮圖謀,勢不容緩,恐臣等不能終事殿下奈何?”
-
76
勢成騎虎
- 成語拼音:
- shì chéng qí hǔ
- 成語解釋:
- 情勢像騎在老虎背上一樣;很難下來。比喻已在進行中的事情;迫于情勢;欲罷不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璿《飛龍全傳》:“心里其實害怕;無奈勢成騎虎,只得勉強要去廝殺。”
-
77
勝負兵家常勢
- 成語拼音:
-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兵家:軍事家;勢:情勢。勝利或失敗是軍事家常遇到的事情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·憲宗紀》:“勝負兵家常勢,不可以一將失利,便沮或計。”
-
78
勢合形離
- 成語拼音:
- shì hé xíng lí
- 成語解釋:
- 勢:形狀;形:形體。形體各自獨立,結構完整不分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何晏《景富殿賦》:“桁梧復迭,勢合形離。”
-
79
審幾度勢
- 成語拼音:
- shěn jǐ dù shì
- 成語解釋:
- 省察事機,揣度形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張居正《陳六事疏》:“審幾度勢更化宜民者,救時之急務也。”
-
80
勢均力敵
- 成語拼音:
- shì jūn lì dí
- 成語解釋:
- 敵:相當。雙方力量相等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袁宏《后漢紀 獻帝紀》:“無他遠略,又勢均力敵,內難必作,吾乘其弊,事可圖也。”
* 勢的成語,帶勢字的成語,包含勢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