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出字的成語 (415個)

    381

    嚴師高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shī chū gāo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嚴:嚴厲,嚴格。嚴格的師傅才能培養手藝高強的徒弟
    成語出處:
    382

    穎脫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g tuō ér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穎,錐芒。言錐芒全部脫。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,即能全部顯現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:“平原君曰:‘夫賢士之處世也,譬若錐之處囊中,其末立見……’毛遂曰:‘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。使遂早得處囊中,乃穎脫而,非特其末見而已。’”
    383

    洋相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xiàng bǎi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盡是逗人發笑的怪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384

    一言口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chū kǒu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駟馬:四匹馬拉車。話說了口,就是四匹馬拉車也難追回。指話說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筆說·駟不及舌說》:“俗云:一言口,駟馬難追。《論語》所謂‘駟不及舌’也。”
    385

    游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óu yú chū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里的魚游到水面上來聽音樂。形容音樂美妙動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勸學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,而游魚聽;伯牙鼓琴,而六馬仰秣。”
    386

    應運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ng yùn ér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應天命而產生。現指適應時機而產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建國方略·知行總論》:“由此觀之,凡為需要所迫,不獨人類能應運而,創造發明,即物類亦有此良能。”
    387

    易衣而,并日而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yī ér chū,bìng rì ér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:換;并日:兩天并作一天。一件衣服誰外就換上,兩天吃一天的飯。形容非常貧窮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儒行》:“篳門圭窬,蓬戶甕牖,易衣而,并日而食。”
    388

    一言既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 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駟馬:古時用四匹馬拉一輛車。一句話說了口;就是套上四匹馬的車也追不上;形容話已說口;沒法再收回。也作“一言口;駟馬難追”或單作“駟馬難追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蕭》第三折:“大丈夫一言既;駟馬難追;豈有反悔之理。”
    389

    一言既,如白染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,rú bái rǎn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皂:黑色。話一口,如同白底染上黑色。比喻話一口,就不能更改收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5回:“何此言,大將軍一言既,如白染皂。”
    390

    一言既,金玉不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jì chū,jīn yù bù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改變。話說了口,就是用黃金白玉也不能更改。指話說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荑荻散人《玉嬌梨》第十回:“我家小姐貞心定識不減古媛,今日一言既,金玉不移。”
    391

    一言已,駟馬難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yán yǐ chū,sì mǎ nán z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話說口,就不能再收回,一定要算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大丈夫做事,一言已,駟馬難追。”
    392

    啞子吃黃連,說不的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 zǐ chī huáng lián,shuō bù chū de k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黃連:中藥,味苦。啞巴吃了黃連,嘴里說不來。比喻有苦難言
    成語出處:
   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八回:“只苦我國不知地理,啞子吃黃連,說不的苦。”
    393

    一子家,九祖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chū jiā,jiǔ zǔ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子孫中有一人家,祖宗都能升天。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勢,全家沾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一百回:“常言:‘一子家,九祖升天’,你那夫主冤愆解釋,亦得超生去了。”
    394

    一子家,七祖升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ǐ chū jiā,qī zǔ shēng t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借喻一人得勢,全家沾光。同“一子家,九祖升天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一七回:“我說的不是功名么?你們不知道‘一子家,七祖升天呢’?”
    395

    足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chū 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戶:門。腳不跨家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5卷:“卻說蘇盼奴自從趙司戶去后,足不門,一客不見,只等襄陽來音。”
    396

    足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bù chū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足不戶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五:“卻說蘇盼奴自趙司戶去后,足不門,一客不見,只等襄陽來音。”
    397

    多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chū duō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政令自許多部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魯之有季孟,猶晉之有欒范也,政令于是乎成。今其謀曰:‘晉政多門,不可從也。’”
    398

    乎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chū hū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智慧,知識。爭:斗爭,競爭。智慧從斗爭中得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且若亦知夫德之蕩而知之所為乎哉?德蕩乎名,知乎爭。”
    399

    機杼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jī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機杼:本指織布機上的筘,織布時每條經線都要從筘齒間穿過,比喻心思、心意。比喻寫文章能創造新的風格和體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魏收《魏書 祖瑩傳》:“文章須自機杼,成一家風骨。”
    400

    機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chū jī z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作文章能創造一種新的風格和體裁。同“自機杼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胡應麟《詩藪 近體下》:“右丞輞川諸作,卻是自機軸。”
    * 出的成語,帶出字的成語,包含出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