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公字的成語 (199個)

    161

    滅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ùn gōng miè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徇:獻出生命。為國家眾獻身,棄私利于不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與薛蘋詔》:“卿勤王之節,徇滅私;事主之誠,移忠資孝。”
    162

    忘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ùn gōng wàng j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徇:獻出生命。為國家眾獻身,棄私利于不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奪范純仁謚忠宣議》:“直欲戒后世亂臣賊子之迷罔,徇忘己,為國惜賢。”
    163

    洗手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ǐ shǒu fèng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洗手奉職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康祺《郎潛紀聞》第11卷:“宮闈日用之數,視前代不過什二三,而內務府堂郎中皆視為脂膏窟澤,相沿積習,幾無一洗手奉之人。”
    164

    徇私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ùn sī fèi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徇:曲從。曲從私情,棄置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頌《論省曹寺監法令繁密》:“若官司措置失當,及徇私廢,致有赴訴,并委臺察糾案。”
    165

    夏五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wǔ guō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春秋》一書中,“夏五”后缺“月”字,“郭”下未記事。比喻文字脫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春秋·桓十四年》:“十有四年春正月,會鄭伯于曹。無冰。夏五。”《春秋·莊二十四年》:“冬,戎侵曹。曹羈出奔陳。赤歸于曹。郭。”
    166

    項莊舞劍,意在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,yì zài pèi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項莊席間舞劍,企圖刺殺劉邦。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今者項莊拔劍舞,其意常在沛也。”
    167

    項莊舞劍,志在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,zhì zài pèi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。同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黃小配《大馬扁》第四回:“在康有為之意,志在成名(余成名),如項莊舞劍,志在沛,今見成名動也不動,已自愧悔。”
    168

    項莊之劍,志在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,zhì zài pèi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。同“項莊舞劍,意在沛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大釗《國民之薪膽》:“蓋項莊之劍,志在沛,青島之用兵,不在報德之前仇,非在履英之盟約,殆欲借端以樹兵威于我大陸,作強暴要索之先聲耳。”
    169

    一秉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ng dà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言論行事全秉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居正《答工部郎中劉伯燮言用人毀譽》:“仆近來用人處事,一秉大。”
    170

    一秉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ng zhì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秉:掌握、主持;至:極、最。辦事一切都出于心。形容大無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十回:“然而平中丞卻不以此為輕重,委差委缺,仍舊是一秉至。”
    171

    憂國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guó fèng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心懷國家,努力做好工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祭遵傳》:“安得憂國奉之臣如祭征虜者乎。”
    172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g gōng h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:人名。羊所養的鶴。比喻名不副實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昔羊叔子有鶴善舞,嘗向客稱之。客試使驅來,氃氋而不肯舞,故稱比之。”
    173

    好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è gōng hào l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春秋時陳國的一個人;好:愛好。比喻表面上愛好某種事物;但并非真正地愛好它;甚至畏懼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新序 雜事》:“葉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,屋室雕文以寫龍。于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頭于牖,施尾于堂。葉見之,棄而還走。”
    174

    假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gōng jiǎ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務謀取私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李固傳》:“太尉李固,因假私,依正行邪。”
    175

    滅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gōng miè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出以心而去掉個人的私情或恩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書·周官》:“以滅私,民其允懷。”蔡沈集傳:“以天下之理,滅一己之私情。”
    176

    如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gōng rú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:憂慮。憂慮國事,就像憂慮家事一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蜀志·楊洪傳》:“洪少不好學問,而忠清款亮,憂如家。”
    177

    一國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guó sān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: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。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。比喻事權不統一,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五年》:“一國三,吾誰適從?”
    178

    無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gōng wú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:愁苦,憂慮。憂慮國家事,不考慮個人私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桓范《世要論·臣不易》:“陳之于主,行之于身,志于忠上濟事,憂無私。”
    179

    忘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ōu gōng wà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關心益,不顧私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魏志·杜恕傳》:“憂忘私者必不然,但先后私即自辦也。”
    180

    行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n gōng xíng s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因假私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陳寵傳》:“斷獄者急于蒡格酷烈之痛,執憲者煩于詆欺放濫之文,或因行私,逞縱威福。”
    * 公的成語,帶公字的成語,包含公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