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入字的成語 (252個)

    101

    猢猻布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sūn rù bù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猢猻:猴子。猴子進了口袋。比喻行動失去約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僧曰:‘恁么即學人歸堂去也。’師曰:‘猢猻布袋。’”
    102

    胡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ú sūn rù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胡孫:同“猢猻”,猴子。猴子進了口袋。比喻中計而行動失去自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歸田錄》:“梅圣俞詩名三十年,終不得一館職,初受敕修《唐書》,語妻曰:‘吾之修書,可謂胡孫布袋矣!’妻曰:‘君之仕宦,何異鲇魚上竹竿耶。’”
    103

    含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n xiào rù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面帶笑容而死。猶言死而無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韓韶傳》:“韶曰:‘長活溝壑之人,而以此伏罪,含笑地矣。’”
    104

    回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í xié rù zhè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改邪歸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隋·吉藏《三論玄義》卷下:“《百論》為回邪正。”
    105

    恨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èn zhī rù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之:代詞;指所恨對象。恨到骨頭里去了。形容懷恨極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葛洪《自序》:“見侵者則恨之骨,劇于血仇。”
    106

    精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miào rù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妙:精彩美好;神:達到神秘的境界。精彩美好達到神妙的境界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吳曾《能改齋漫錄·黃庭博鵝》:“菷素寫《道經》,筆精妙神。”
    107

    貴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rù guì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低價買進,高價賣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一回:“至于涉險履危,梯山航海,賤貴出,貿易開張,能思善算。”
    108

    彀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rù gòu zh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彀中:弓箭射程以內,比喻牢籠、圈套。盡數網羅,全部就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五代 王定保《唐摭言 述進士》:“(唐太宗)嘗私幸端門,見新進士綴行而出,喜曰:‘天下英雄吾彀中矣!’”
    109

    佳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rù jiā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佳境:美好的境界。逐漸進美好境界。比喻情況逐漸好轉或興趣逐漸濃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文苑傳 顧愷之》:“愷之每食甘蔗,恒自尾至本,人或怪之。云:‘漸佳境。’”
    110

    舌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rù shé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喝酒以后喜歡嘮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十卷:“臣聞之酒者舌出,舌出者棄身,不寧棄酒乎?”
    111

    驚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shé rù c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草書寫得矯健而活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韋續《書訣墨藪》:“作一牽如百歲枯藤,作一放縱如驚蛇草。”
    112

    精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xì rù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考慮問題十分仔細,注意到很小的細節
    成語出處:
    113

    齟齬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yǔ nán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齟齬:上下牙齒不齊,比喻相互抵觸。形容見解不合,互不相容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楚·屈原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圓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齟齬而難。”
    114

    精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ng yi ru she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精研事物的微義,達到神妙的境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龍蛇之蟄,以存身也。精義神,以致用也。”
    115

    刻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è huà rù w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微:細小。精心細致地描摹,連極小之處也不大意。形容認真細致,一絲不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胡雪巖全傳·平步青云》中冊:“本來就是最好的話題,胡雪巖又有意刻畫微,所以把王有齡夫婦聽得津津有味。”
    116

    量出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àng chū wéi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量:衡量。根據支出來決定征收的數量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鄧小平《太行區的經濟建設》:“我們實行的是錢多多出,錢少少出的原則,是量為出與量出為的配合,既照顧人民的負擔能力,又照顧抗戰的需要。”
    117

    量出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àng chū zhì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量:估量;制:規定。估量支出情況再定其收之道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楊炎傳》:“凡百役之費,一錢之斂,先度其數而賦于人,量出制。”
    118

    鋃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áng kāng rù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鋃鐺:鐵索鏈。用鐵鏈鎖起來,投監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鄒韜奮《患難余生記》第二章:“打破飯碗算是輕描淡寫,其較重者由特務老爺賜予一綁,鋃鐺獄,或一命嗚呼。”
    119

    籬牢犬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í láo quǎn bù r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籬笆編得結實,狗就鉆不進來。比喻自己品行端正,壞人就無法勾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4回:“嫂嫂把得家定,我哥哥煩惱做甚么?豈不聞古人言:‘籬牢犬不’。”
    120

    計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àng rù jì c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量為出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·蘇颋傳》:“颋尚簡靜,重興力役,即募戍人,輸雇直,開并置爐,量計出。”
    * 入的成語,帶入字的成語,包含入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