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伏字的成語 (76個)
-
41
連綿起伏
- 成語拼音:
- lián mián qǐ fú
- 成語解釋:
- 連綿:連續不斷的樣子;起伏:高低不平。連續不斷而且起伏不平。
- 成語出處:
- 孫蓀《云賦》:“連綿起伏的云宛如浮動在海上的冰山。”
-
42
龍蟠虎伏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pán h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雄踞貌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小川《夜進塔里木》詩:“看吧看,那一群龐然大物——黑壓壓,龍蟠虎伏。”
-
43
龍跳虎伏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tiào h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龍騰虎臥。喻筆勢。
- 成語出處:
-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軍次實錄》:“龍跳虎伏歸毫底,魚躍鳶飛入興么。”
-
44
理冤擿伏
- 成語拼音:
- lǐ yuān tī fú
- 成語解釋:
- 理:治理;擿伏:揭發隱秘的壞事。伸雪冤屈,揭發隱秘的壞事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徐渭《女狀元》第四出:“這三起事都問得絕妙,理冤擿伏么可也如神。”
-
45
弭耳俯伏
- 成語拼音:
- mǐ ěr f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弭耳:溫馴的樣子。俯首帖耳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《六韜·武韜·發啟》:“猛獸將搏,弭耳俯伏;圣人將動,必有愚色。”
-
46
綿延起伏
- 成語拼音:
- mián yán qǐ fú
- 成語解釋:
- 綿延:延續不斷的樣子。指高低起伏延續不斷
- 成語出處:
- 朱自清《序》:“加上綿延起伏的群山,錯落隱現的勝跡,足夠教你流連忘反。”
-
47
擿伏發隱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fú fā yǐn
- 成語解釋:
- 擿:揭露。伏:隱藏。發:揭發。隱:隱蔽。揭露檢舉壞人和隱藏的壞事。亦作“擿奸發伏”、“擿伏發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9卷:“蒞任之后,擿伏發隱,不畏豪橫,不上半年,治得縣中奸尻斂跡,盜賊潛蹤,人民悅服。”
-
48
鳥伏獸窮
- 成語拼音:
- niǎo fú shòu qióng
- 成語解釋:
- 如飛鳥棲伏,野獸奔走無路。形容勢竭力窮,處境困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梁書·元帝紀》:“賊景鳥伏獸窮,頻擊頻挫,奸竭詐盡,深溝自固。”
-
49
破奸發伏
- 成語拼音:
- pò jiān fā fú
- 成語解釋:
- 揭露隱藏的壞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范仲淹《宋故衛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銘》:“徙隴城郡,歷比、駕二部外郎,在郡未幾,破奸發伏,有神明之號。”
-
50
擒奸擿伏
- 成語拼音:
- qín jiān fā fú
- 成語解釋:
- 捕捉奸人,揭發隱惡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紀聞·蘇無名》:“無名歷官所在,擒奸擿伏有名。每偷,至無名前,無得過者。”
-
51
擒奸摘伏
- 成語拼音:
- qín jiān tī fú
- 成語解釋:
- 擒獲暴露的壞人,揭露隱藏著的歹徒
- 成語出處:
- 《續古文苑·無名氏》:“擒奸摘伏,撫弱遏強,井邑肅然。”
-
52
潛龍伏虎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lóng fú hǔ
- 成語解釋:
- 潛藏的蛟龍,潛伏的猛虎。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何文煥《雙珠記·西市認母》:“今日里筆生香,冠禮闈,似潛龍伏虎際風云會。”
-
53
潛深伏隩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shēn fú yù
- 成語解釋:
- 潛:深藏;隩:河岸彎曲的地方。形容潛伏深藏,不出頭露面
- 成語出處:
- 唐·韓愈《答侯繼書》:“行自念方當遠去,潛深伏隩,與時世不相聞。”
-
54
神藏鬼伏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cáng guǐ f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變化莫測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司空圖《漫書》詩:“世路快心無好事,恩門嘉話合書紳。神藏鬼伏能千變,亦勝忘機避要津。”
-
55
思潮起伏
- 成語拼音:
- sī cháo qǐ fú
- 成語解釋:
- 思想活動極頻繁。
- 成語出處:
- 王宗仁《夜明星》:“我睡不著,走出帳篷,站在一個土坡上,望著漫山遍野的夜明星,思潮起伏。”
-
56
十面埋伏
- 成語拼音:
- shí miàn mái fú
- 成語解釋:
- 意思是設伏兵于十面以圍殲敵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前漢書平話》中卷:“會天下諸侯,困羽九重山前,信定十面埋伏。”
-
57
歲時伏臘
- 成語拼音:
- suì shí fú là
- 成語解釋:
- 歲時:一年四季;伏臘:伏日和臘日。指四季時節更換之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舊唐書 張九齡傳》:“又以其弟九章,九皋為嶺南道刺史,令歲時伏臘,皆得寧覲。”
-
58
水土不伏
- 成語拼音:
- shuǐ tǔ bù fú
- 成語解釋:
- 水土:指地方,引申為自然環境。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癥,起于飲食失調,兼之水土不伏,食積于小腹之中,凝滯不消,遂至生熱,升至胸中,便覺饑餓。”
-
59
摘奸發伏
- 成語拼音:
- tī jiān fā fú
- 成語解釋:
- 摘:通“擿”,揭發;發伏:檢舉;伏:隱藏。揭發檢舉隱藏的壞人壞事
- 成語出處:
- 漢·荀悅《漢紀·宣帝紀》:“真摘奸發伏如神,皆此類也。”
-
60
望塵拜伏
- 成語拼音:
- wàng chén bài fú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望塵而拜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史·魏任城王云傳》:“時高肇權重,天下之士望塵拜伏。”
* 伏的成語,帶伏字的成語,包含伏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