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伏字的成語 (76個)
-
21
福倚禍伏
- 成語拼音:
- fú yǐ huò fú
- 成語解釋:
- 指福禍互為因果,互相轉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禍兮福之所倚;福兮禍之所伏。”
-
22
發隱擿伏
- 成語拼音:
- fā yǐn tī fú
- 成語解釋:
-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秦觀《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》:“[程給事]發隱擿伏,敏捷如神。”
-
23
發隱摘伏
- 成語拼音:
- fā yǐn zhāi fú
- 成語解釋:
- 發:揭發。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。形容治理政事精明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秦觀《越州請立程給事祠堂狀》:“發隱摘伏,敏捷如神。”
-
24
河出伏流
- 成語拼音:
- hé chū fú liú
- 成語解釋:
- 語出《淮南子·地形訓》“河出積石”漢高誘注:“河源出昆侖,伏流地中方三千里,禹導而通之,故出積石。”后用“河出伏流”比喻潛在力量爆發,其勢猛不可擋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淮南子·墜形訓》“河出積石”漢高誘注:“河源出昆侖,伏流地中方三千里,禹導而通之,故出積石。”
-
25
禍福倚伏
- 成語拼音:
- huò fú yǐ f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壞事和好事互相依存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。”
-
26
狐憑鼠伏
- 成語拼音:
- hú píng sh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象狐貍、老鼠那樣潛伏在里面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三元里平夷錄》:“逆夷各狐憑鼠伏,潛避兩炮臺中,不敢出入。”
-
27
狐潛鼠伏
- 成語拼音:
- hú qián sh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像狐貍和老鼠一樣潛伏、藏匿。形容膽怯躲藏的樣子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張景《飛丸記 公館言情》:“山居草宿,狐潛鼠伏,將略勝孫吳,軍勢振頗牧。”
-
28
蠖屈鼠伏
- 成語拼音:
- huò qū shǔ fú
- 成語解釋:
- 蠖:尺蠖;伏:俯伏。形容卑躬屈膝向人討好的樣子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孔平仲《續世說·奸佞》:“注至,蠖屈鼠伏,佞詞泉涌。”
-
29
觳觫伏罪
- 成語拼音:
- hú sù fú zuì
- 成語解釋:
- 觳觫:恐懼得發抖的樣子。指惶恐認罪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。”
-
30
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
- 成語拼音:
- huò xī fú suǒ yǐ,fú xī huò suǒ f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,好事也可以引出壞的結果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。”
-
31
鴻隱鳳伏
- 成語拼音:
- hóng yǐn fèng fú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賢才不遇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賀章丘縣周素心入泮序》:“盡當鴻隱鳳伏,斥鷃得而笑之,而不知一朝奮跡,閶闔可叫而開不難也。”
-
32
雞伏鵠卵
- 成語拼音:
- jī fú hú luǎn
- 成語解釋:
- 伏:孵卵;鵠:天鵝。用雞來孵天鵝蛋。比喻才小難當大任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庚桑楚》:“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雞不能伏鵠卵。”
-
33
驥伏鹽車
- 成語拼音:
- jì fú yán chē
- 成語解釋:
- 驥:千里馬。指才華遭到抑制,處境困厄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楚策四》:“夫驥之齒至矣,服鹽車而上太行。”
-
34
麇駭雉伏
- 成語拼音:
- jūn hài zhì fú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驚怕躲藏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新唐書·秦宗權》:“自關中薄青齊,南繚荊郢,北亙衛滑,皆麇駭雉伏,至千里無舍煙。”
-
35
結纓伏劍
- 成語拼音:
- jié yīng fú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結纓:系上帽帶;伏劍:拔劍自刎。比喻為維護正義而獻身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哀公十五年》:“子路曰:‘君子死,冠不免。’結纓而死。”
-
36
胯下蒲伏
- 成語拼音:
- kuà xià pú fú
- 成語解釋:
- 蒲伏:通“匍伏”,指伏地爬行。指漢朝韓信年少時有胯下之辱
- 成語出處:
- 宋 秦觀《人材》:“將如韓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。”
-
37
闌風伏雨
- 成語拼音:
- lán fēng fú yǔ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闌風長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納蘭性德《菩薩慢》詞:“闌風伏雨催寒食,櫻桃一夜花狼藉。”
-
38
鹿伏鶴行
- 成語拼音:
- lù fú hè xíng
- 成語解釋:
- 成語出處:
-
39
老驥伏櫪
- 成語拼音:
- lǎo jì fú lì
- 成語解釋:
- 驥:千里馬;櫪:馬槽。伏櫪:就著馬槽吃食。老的千里馬雖然趴在槽頭吃食;但仍想奔馳千里。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壯志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魏 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
-
40
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
- 成語拼音:
- lǎo jì fú lì,zhì zài qiān lǐ
- 成語解釋:
- 驥:駿馬,千里馬;櫪:馬槽。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,仍有雄心壯志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
* 伏的成語,帶伏字的成語,包含伏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