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以字的成語 (483個)

    461

    治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bīng yǐ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治兵:管理軍隊,訓練軍隊。指要用信義來統馭軍隊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握奇經·八陣總述》:“治兵信,求勝奇;信不可易,戰無常規。”
    462

    枕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ěn gē yǐ d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枕戈待旦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張煌言《上行在陳南北機宜疏》:“臣雖駑鈍,亦當枕戈待。”
    463

    自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jīn yǐ w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從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飲冰室詩話》:“寄語某君,自今往,更委身于祖國文學……茍能為索士雙亞、彌爾頓,其報國民之思者,不已多乎?”
    464

    責己周,待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é jǐ yǐ zhōu,dài rén yǐ yu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周:周到,引申為嚴格;約:簡單,引申為不苛求。要求自己嚴格,對待別人要寬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原毀》:“古之君子,其責己也重周,其待人也輕約。重周,故不怠;輕約,故人樂為善。”
    465

    責己重周,待人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,dài rén qīng yǐ yu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周:周到,引申為嚴格;約:簡單,引申為不苛求。要求自己嚴格,對待別人要寬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原毀》:“古之君子,其責己也重周,其待人也輕約。重周,故不怠;輕約,故人樂為善。”
    466

    自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kuài yǐ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吳國的季禮在魯國看周代的樂舞,對于各諸侯國的樂曲都有評論,但從劊國下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。比喻從某某下就不值得評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自鄶下無譏焉。”
    467

   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rán 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然:這樣,如此。知道是這樣,但不知道為什么是這樣。只知道事物的表面現象,不知事物的本質及其產生的原因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》:“無論為哀為樂,為怨為怒,為戀為駭,為憂為慚,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然。”
    468

    責人詳,待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é rén yǐ xiáng,dài jǐ yǐ l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責:要求;詳:完備,引申為苛求;廉:少。對他人要求苛刻,對自己要求寬松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原毀》:“今日君子則不然,其責人也詳,其待己也廉。詳,故人難于為善;廉,故自取也少。”
    469

    藏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yǐ cáng w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通“智”,機智。機智則善于積累往日的經驗,為來日的借鑒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上》:“神知來,知藏往。”
    470

    待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yǐ dài b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待:等待;斃:死。坐著等死。指無力抗爭或不想抗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管仲《管子 參患》:“短兵待遠矢,與坐而待死者同實。”
    471

    待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yǐ dài d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旦:天亮。坐著等待天亮。比喻勤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太甲上》:“先王昧爽丕顯,坐待旦,旁求俊彥。”
    472

    待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yǐ dài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待:等待。坐著等死。形容不積極想辦法找出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政聞時言·讀宣統二年十月三日上諭感言》:“人心風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,而惟此坐待亡之心理最為足患。”
    473

    功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ì yǐ gōng ch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所犯的罪行可用功勞來抵除。指將功折罪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馬援傳》:“臣聞《春秋》之義,罪功除;圣王之祀,臣有五義。”
    474

    賄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yǐ huì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舊社會政治腐敗,官場黑暗,不行賄就辦不成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十年》:“今自王叔之相也,政賄成,而刑放于寵。”
    475

    為得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ǐ wéi dé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得計:計謀得逞。自為計謀很對很好了(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,而其人自視為得計,聞子厚之風,亦可少愧矣。”
    476

    為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ǐ wéi fē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認為自己的看法不對
    成語出處:
    477

    為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ǐ wéi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為計謀得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,而其人自視為得計,聞子厚之風,亦可少愧矣。”
    478

    為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ǐ wéi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然:這樣。自己認為自己是對的。形容主觀、不虛心的態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479

    為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yǐ wéi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自己總認為自己是對的。形容主觀、不虛心。(為:認為;是:對;正確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眾皆悅之,自為是。”
    480

    只知其然,而不知其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ǐ zhī qí rán,ér bù zhī qí suǒ yǐ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* 以的成語,帶以字的成語,包含以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