帶人字的成語 (1275個)
-
581
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zāi shù,hòu rén chéng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翟灝《通俗編 卷一 俚語對句》:“今年種竹,來年吃筍;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。”
-
582
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rén zhòng shù,hòu rén chéng liá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前人為后人造福。亦作“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陸士諤《續孽海花》第32回:“前人種樹,后人乘涼。反把那種樹的人殺了,還有甚么公理呢!”
-
583
欺人之談
- 成語拼音:
- qī rén zhī tán
- 成語解釋:
- 騙人的話。也作“欺人之論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你可曉得老爺是講理學的人,凡事有則有,無則無,從不作欺人之談的。”
-
584
杞人之憂
- 成語拼音:
- qǐ rén zhī yōu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杞人憂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27回:“這是賢弟關心太切,所以有杞人之憂。”
-
585
起死人而肉白骨
- 成語拼音:
- 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
- 成語解釋:
- 把死人救活,使白骨再長出肉來。比喻給人以再造之恩。也比喻言詞委婉動聽,將死的也說活了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國語 吳語》:“君王之于越也,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。”
-
586
秋水伊人
- 成語拼音:
- qiū shuǐ yī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思念中的那個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秦風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;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
-
587
拳頭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馬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,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人清白,作風正派,過得硬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4回:“拳頭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馬,人面上行的人,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鱉老婆。”
-
588
拳頭上立得人,胳膊上走得路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 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人清白,作風正派,過得硬。
- 成語出處:
-
589
欺天罔人
- 成語拼音:
- qī tiān wǎng rén
- 成語解釋:
- 騙天騙人。形容欺騙行為之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與陳侍郎書》:“而旬日之間,又有造為國是之說以應之者,其欺天罔人,包藏險慝,抑又甚焉!”
-
590
前無古人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wú gǔ rén
- 成語解釋:
- 以前從來沒人做過的;即空前未有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陳子昂《登幽州臺歌》:“前不見古人,后不見來者。”
-
591
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
- 成語拼音:
- qián wú gǔ rén,hòu wú lái zhě
- 成語解釋:
- 指空前絕后。亦用作諷刺。同“前不見古人,后不見來者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九十三回:“但今日我們所行之令,并非我要自負,實系前無古人,后無來者,竟可算得千古獨步。”
-
592
悄無人聲
- 成語拼音:
- qiǎo wú ré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悄:靜。靜悄悄的,聽不到人的聲音。指非常寂靜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6回:“寶玉信步走入,只見湘簾垂地,悄無人聲。”
-
593
闃無人聲
- 成語拼音:
- qù wú rén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謂靜寂得沒有一點人聲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東軒主人《述異記·僵尸鬼》:“趨至,則破屋前后二間,闃無人聲。”
-
594
全無人性
- 成語拼音:
- quán wú rén xìng
- 成語解釋:
- 指絲毫沒有人性
- 成語出處:
-
595
闃無一人
- 成語拼音:
- qù wú yī rén
- 成語解釋:
- 闃:空。指空蕩蕩,沒有一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劉獻廷《廣陽雜記》卷四:“曾夢至一處,見禪床幾杖蕭然,而闃無一人。”
-
596
取信于人
- 成語拼音:
- qǔ xìn yú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4回:“大王猶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于人?”
-
597
強做解人
- 成語拼音:
- qiǎng zuò jiě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強:勉強;解人:能夠理解和通達其中意趣的人。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
- 成語出處:
-
598
強作解人
- 成語拼音:
- qiǎng zuò jiě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不明真意而亂發議論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文學》:“謝安年少時,請阮光祿道《白馬論》,為論以示謝。于時謝不即解阮語,重相咨盡。阮乃嘆曰:‘非但能言人不可得,正索解人亦不得。’”
-
599
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
- 成語拼音:
- rén bù fàn wǒ,wǒ bù fà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犯:侵犯。人家不侵犯我,我也不侵犯人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論政策》:“對于國民黨軍隊,應繼續采取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的政策,盡量地發展交朋友的工作。”
-
600
人不可貌相
- 成語拼音:
-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不能只根據相貌、外表判斷一個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六十二回:“陛下,人不可貌相,海水不可斗量。若愛豐姿者,如何捉得妖賊也?”
* 人的成語,帶人字的成語,包含人字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