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于字的成語 (238個)

    121

    遷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nù y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受甲的氣向乙發泄或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雍也》:“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。”朱熹注:“怒甲者,不移乙。”
    122

    遷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nù yú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遷怒:受甲的氣向乙發泄。自己不如意時拿別人出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59回:“凡見了這一干人,心中又畏又讓,未免又氣又恨,亦且遷怒眾。”
    123

    切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è qiè yú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切切:情意懇切的樣子。牢牢地記在心里。形容殷切思念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一折:“自從父母亡過,那鄭彩鸞也不知去向,小生常切切心,不能見面。”
    124

    情深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g shēn yǒu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:本指兄弟相愛,后亦為“兄弟的”代稱。比喻情誼比兄弟之間還要深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說《會諸友詩序》:“谷子者,昔與說聯務蓬山,出入三載,事志相得,情深友。”
    125

    取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ǔ xìn yú mí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取得人民的信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當時的情況是弱國抵抗強國,文中指出了戰前的政治準備一一取信民。”
    126

    取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ǔ xìn y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取得別人的信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84回:“大王猶自狐疑未定,安能取信人?”
    127

    鴻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g yú hóng m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鴻毛:大雁的毛。比大雁的毛還要輕。比喻非常微小或毫無價值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人固有一死,或重太山,或輕鴻毛,用之所趨異也。”
    128

    喬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ān yú qiáo m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遷:遷移。喬木:高樹。原指鳥兒從幽深的山谷遷移到高樹上去。比喻喬遷新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伐木》:“出自幽谷,遷喬木。”
    129

    人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fú yú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工作中人員過多或人多事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坊記》:“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人也,寧使人浮食。”
    130

    人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fú y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浮:超過,多余。食:指俸祿。原指人的才能超過所得的俸祿。后比喻人員太多超過了工作的需要。亦作“人浮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坊記》:“故君子與其使食浮人也,寧使人浮食。”
    131

    一爐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óng yú yī l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熔化在同一個洪爐內。比喻多種事物相互間結合緊密;渾然一體;難解難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卞之琳《馮文炳選集 序》:“廢名在解放前,特別在抗戰前,似曾以他獨特的方式,把儒釋道熔一爐。”
    132

    染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ǎn zhǐ yú dǐ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鼎:古代用青銅制成的炊具,多為圓形,三足兩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點湯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黿,召子公而弗與也。子公怒,染指鼎,嘗之而出。”
    133

    示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biǎn yú b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寓批評表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沈德符《野獲編 禮部 南禮部恤典》:“石以違拂不成為義,張以懷情不盡為義,皆上所親定。蓋圣意示貶褒也。”
    134

    授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bǐng y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授人以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薛福成《創開中國鐵路議》:“庶數年之后,可以自造自修,不至授柄人。”
    135

    食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fāng yú qi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食前方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智囊補·閨智·陳子仲妻》:“楚王聘陳子仲為相,仲謂妻曰:‘今日為相,明日結駟連騎,食方前矣。’”
    136

    事實勝雄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í shèng yú xióng b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情的真實情況比喻雄辯更有說服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題記》:“現在擬態的制服早已破碎,顯出自身的本相來了,真所謂‘事實勝雄辯’。”
    137

    非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yú fēi m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非命:橫死。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一卷:“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,自取之也。”
    138

    憂患而死安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憂患:患難。憂患使人勤奮,因而得生;安樂使人怠惰,因而萎靡致死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告子下》:“然后知生憂患而死安樂而死安樂也。”
    139

    言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è yú yán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說話遲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書·南郡王義宣傳》:“生而舌短,澀言論。”
    140

    受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òu zhì yú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制:控制,轄制。受別人所控制,不得自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:“吾不能舉全吳之地,十萬之眾,受制人。”
    * 于的成語,帶于字的成語,包含于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