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二字的成語 (187個)

    161

    一是一,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shì yī,èr shì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,毫不含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俞萬春《蕩寇志》第80回:“遂把那楊騰蛟怎樣寫親供,劉怎樣勒掯,小人等不依他,又恐怕被他連累,一是一,的都說了。”
    162

    一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ái èr m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臺:古代官署名。同一官署中有名氣的兩個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衛瓘傳》:“瓘學問淵博、明習文藝,與尚書郎敦煌索靖俱善草書,時人號為‘一臺妙’。”
    163

    一推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uī liù èr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。比喻推卸干凈
    成語出處:
   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7章:“你想一推六五地混過關去,辦不到!”
    164

    一退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tuī liù èr w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是珠算斤兩法口訣。比喻推卸干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陳家的老的、小的,只是個一退六五,說他們做買賣的人素來不結交官府,推得干干凈凈!”
    165

    衣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wú èr cǎ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身上沒有第件彩衣。形容衣著樸素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安帝紀》:“朝廷躬自菲薄,去絕奢飾,食不兼味,衣無彩。”
    166

    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wú èr j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賣商品時價格沒有虛頭;不討價還價。后也泛指說出話來;不再改變。也作“口不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逸民傳 韓康》:“常采藥名山,賣于長安市,口不價,三十余年。”
    167

    一心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xīn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一心一意地做某種事情,沒有雜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張巡傳》:“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,一心無,經年乏食,忠義不衰。”
    168

    有一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yī wú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事物獨特,極難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姚子翼《遍地錦 勸主》:“似這等才調,也算得有一無的了。”
    169

    一則一,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zé yī,èr zé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說話老老實實,毫不含糊。同“一是一,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抱妝盒》第三折:“則要你一則一,。”
    170

    忠臣不事君,烈女不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,liè nǚ bù gēng èr f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個丈夫。指忠誠不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49回:“忠臣不事君,烈女不更夫。我為隋臣,不能匡救君惡,致被逆賊所弒,不能報仇,而事別主,何面目立于世乎?”
    171

    忠臣不事君,貞女不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chén bù shì èr jūn,zhēn nǚ bù gēng èr f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事:侍奉,服侍。忠義之臣,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;貞節的婦女,不再嫁第個丈夫。指忠誠不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田單列傳》:“忠臣不事君,貞女不更夫。齊王不聽吾諫,故退而耕子野。”
    172

    足尺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ú chǐ jiā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過分、過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高陽《慈禧前傳》十:“在恭王自己接見的賀客中,有人說要請大格格出來,以公主的身份,接受叩賀;只這原是足尺加的趨奉,但正如俗話所說的,‘馬屁拍在馬腳上’,惹得恭王大為不悅。”
    173

    和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àng èr hé sh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十分迷惑
    成語出處:
    馮志《敵后武工隊》第章:“敵人又丈和尚,摸不著頭腦了。”
    174

    五而不知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晉、楚也;晉、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    175

    五而未識于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èr wǔ ér wèi shí yú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只知道某一方面,而不知道綜合全面地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梁·劉峻《辯命論》:“同知三者,定乎造化,榮辱之境,獨曰由人。是知五而未識于十。”
    176

    知其一不達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 bù dá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他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漢武帝論》:“知其一,不達其;見其利,不睹其害。”
    177

    知其一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 bù zhī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它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蘇軾《上文侍中論強盜賞錢書》:“比來士大夫好輕議舊法,皆未習事之人,知其一不知其也。”
    178

    知其一未睹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 wèi dǔ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他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揚雄《長揚斌》:“若客所謂知其一未睹其,見其外不識其內也。”
    179

    知其一未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 wèi zhī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,而不了解其他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公知其一,未知其。”
    180

    知其一,不知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qí yī,bù zhī qí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道事物的一方面,不知道還有另一方面。形容對事物的了解不全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經·小雅·小旻》:“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,人知其一,莫知其它。”
    * 二的成語,帶二字的成語,包含二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