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爭字的成語 (121個)

    21

    奮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fèn yǒng zhēng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奮:振起,發揚。鼓起勇氣,沖在最前面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郭勛《英烈傳》第35回:“那德勝奮勇先,以一當百,殺的漢兵大敗而奔。”
    22

    鼓腦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nǎo zhēng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著出頭;要冒尖,強出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全元散曲·柳營曲·風月擔》:“勤兒每正鼓腦頭,斗喧呼謝館秦樓。”
    23

    鼓足干勁,力上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zú gàn jìn,lì zhēng shàng y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鼓:鼓動,振作;上游:比喻前列或高位。把勁頭鼓足,努力取進入先進行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在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在1958年黨的八大二次會議上,通過了‘鼓足干勁,力上游,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’的總路線。”
    24

    虎斗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ǔ dòu lóng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群雄互相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金仁杰《追韓信》第四折:“再休夸桀紂起刀兵,謾說吳越相吞并,也不似這一場虎斗龍。”
    25

    好讓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o ràng bù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讓:退讓,謙讓。樂于謙讓,不同別人長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11回:“如此看來,這幾個交易光景,豈非‘好讓不’的一幅行樂圖么?”
    26

    競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g duǎn zhēng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與別人優劣,比高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謝張侍御啟》:“競短長,無復此夢。”
    27

    據理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ù lǐ lì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據:依據;按照。依據正確的道理;盡力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魏收《魏書 陽固傳》:“崇雖貴盛,固據理不撓,談者欣焉。”
    28

    決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ué mìng zhēng sh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拼命先而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李陵《答蘇武書》:“疲兵再戰,一以當千,然猶扶乘創痛,決命首。”
    29

    雞鶩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wù xiāng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雞鶩:比喻平庸的人。舊指小人互名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寧與黃鵠比翼乎?將與雞鶩食乎?”
    30

    雞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wù zhēng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雞鶩:比喻平庸的人。舊指小人互名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楚·屈原《卜居》:“寧與黃鵠比翼乎?將與雞鶩食乎?”
    31

    鵝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zhēng é d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吵吵鬧鬧,彼此不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21回:“從今咱們兩個丟開手,省得雞鵝斗,叫別人笑。”
    32

    如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zhēng rú li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諍”,直言相勸。勸諫的話如同流水一樣,滔滔不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東籬賞菊》第二折:“從父令是何由,從君令是何由,冒斧當戈,諫如流。”
    33

    恐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ǒng hòu zhēng xi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害怕落后,追求上進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68回:“他卻橫沖直撞,恐后先。”
    34

    惡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ǔ zhēng è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艱苦的征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九宮八卦陣》第一折:“我也曾苦惡戰數千番,但行處忘生舍死何曾慢。”
    35

    兩虎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兩只老虎相互斗。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 秦策二》:“今兩虎諍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《史記 春申君列傳》:“天下莫強于秦楚,今聞大王欲伐楚,此猶兩虎相與斗。”〖示例〗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朝,我想~,必有一傷。 ★明 徐元《八義記 張維評話》
    36

    兩虎相,必有一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,bì yǒu yī sh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徐元《八義記·張維評話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朝,我想兩虎相,必有一傷。”
    37

    虎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zhēng hǔ d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龍與虎之間的斗。形容斗或競賽十分激烈緊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馬致遠《漢宮秋》第二折:“文武每我不信你敢差排呂太后,枉以后龍虎斗,都是俺鸞交鳳友。”
    38

    龍戰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zhàn hǔ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龍虎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班固《答賓戲》:“分裂諸夏,龍戰虎。”
    39

    虎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óng zhēng hǔ zh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龍虎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孫光憲《河傳》詞:“龍虎戰分中土,人無主,桃葉江南渡。”
    40

    上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ì zhēng shàng y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上游:江河的源頭。努力取處于上流源頭。比喻努力取先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趙翼《閑居讀書作》詩:“所以才智人,不肯自棄暴,力欲上游,性靈乃其要。”
    * 爭的成語,帶爭字的成語,包含爭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