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不字的成語 (3354個)

    381

    可無一,能有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wú yī,bù néng yǒu èr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獨一無二或唯一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張岱《周宛委墓志銘》:“如此異才,求之天下,真可無一,能有二也。”
    382

    可向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xiàng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邇:近。可接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盤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可向邇,其猶可撲滅。”
    383

    可限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xiàn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限量:限定止境、數量。形容前程遠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6回:“鮑文卿向知府著實贊這季少爺將來可限量。”
    384

    愧下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uì xià x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愧:慚愧。恥下問,虛心向地位低的人學習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齊策四》:“是以君王無羞亟問,愧下學。”
    385

    可須臾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xū yú l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須臾:片刻。一會都能離開。形容至關重要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道也者,可須臾離者也,可離非道也。”
    386

    可言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án chu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言語。指對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領悟,能用言語來表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五:“諸法寂滅相,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為人? 明 圓極居頂《續傳燈錄》卷二十四:“妙契可以意到,真證可以言傳。
    387

    可以道里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ǐ dào lǐ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計:計算。能用里程來計算。形容程度相差很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章炳麟《東京留學生歡迎會演說辭》:“最有學問的人,就是周秦諸子,比那日本的物茂卿、太宰純輩,就相去可以道里計了。”
    388

    堪一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ān yī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堪:經起。經起一打。形容十分脆弱。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嚴密;經起反駁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安憶《命運交響曲》:“我太響,心里卻在大聲地嚷:你的想法太堪一擊了!”
    389

    可一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可:許可;贊成。沒有贊許過當時的任何人。形容人自命凡;狂妄自大到了極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15卷:“王荊公少年,可一世士,獨懷刺候濂溪,三及門而三辭焉。”
    390

    肯一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n yī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世:同處于一個世界。自視甚高,看起天下人。形容目空一切、驕橫自大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庭堅《跋范文正公帖》:“往時蘇才翁筆法妙天下,肯一世人。”
    391

    可言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án x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言:言語;宣:發表,表達。指是言語所能表達的(用在說事物的奧妙、味道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天占山德韶國師》:“諸法寂滅相,可以宣言,和尚如何為人?”
    392

    可逾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ú y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逾:超過。能超過或能越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三十年》:“門容車,而可逾越。”
    393

    可言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á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喻:說明,告知。能用言語來說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江城》:“生于此時,欲去忍,欲留敢,心如亂絲,可言喻。”
    394

    可移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í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轉移;易:變換。能動搖和改變。形容可動搖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14卷:“有所定,則知其理之確然如是,一定則可移易,任是千勁萬勁,也動搖他得。”
    395

    可言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yán zhu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狀:形容。沒法用言辭來形容
    成語出處:
    廖仲愷《再論錢幣革命》:“其結果遂致錢幣之購買力銳減,受契約上一定之月給以為生活者,窘苦可言狀。”
    396

    堪言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ān yán zhu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無法用語言來形容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2回:“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幾時,官場上面的舉動,也見了許多,竟有堪言狀的。”
    397

    可造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ě zào c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造次:急遽,匆忙。能匆匆忙忙地進行。意為要慎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5回:“今日若聽此一面之詞,楊儀等必投魏矣。此事當深慮遠議,可造次。”
    398

    刊之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ān zhī d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能更改或磨滅的有關帝王的記載、欽定典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 蕭子云傳》:“伏以圣旨所定樂論鐘律緯緒,文思深微,命世一出,方懸日月,刊之典,禮樂之孝,致治所成。”
    399

    堪造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ān zào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堪:能;造就:培養并使有成就。沒有培養前途;可能有所成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蝕 追求》八:“第三是學生們既然做出文章,便是堪造就,應當淘汰出去——這是清校。”
    400

    刊之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bù kān zhī l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刊:消除;改正。古代把字寫在竹簡或木板上;有錯誤時;或改動或剝去;刊:能消除;可刪改。內容正確;能更改的論斷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郭若虛《圖畫見聞志 論曹吳體法》第一卷:“況唐室已(以)上,未立曹吳,豈顯釋寡要之談,亂愛賓刊之論。”
    * 不的成語,帶不字的成語,包含不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