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上字的成語 (348個)

    201

    慢下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màn xià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君驕慢,下民強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》:“小人而乘君子之器,盜思奪之矣。慢下暴,盜思伐之矣。”
    202

    南落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nán luò bě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漫言各處去向,猶言走南闖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朱砂擔》第一折:“他又不和我一搭兒做買賣,我怎知他南落北。”
    203

    氣不接下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qì bù jiē xià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因為勞累或焦急而氣喘得很厲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氣不接下氣。”
    204

    情下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qíng xià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下面的情況或意見能夠通達于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管子·明法》:“下情不通,謂之塞。”
    205

    求下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qiú xià g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告:請求。指到處請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朱子語類輯略》第七卷:“不自反躬窮究,只管求下告,問他討禪,被他恣意相簿。”
    206

    勤下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qín xià sh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勤:勤奮。順:順從,服從。作領導的勤奮工作,下面的人就會順從他的領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鄆州豀堂詩》:“惟所令之不亦順乎,勤下順遂濟登茲。”
    207

    樹拔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shù bá t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引誘別人前而斷絕他的退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一卷引宋 黃庭堅與興化海老手帖:“此事黃龍興化亦當作助道之緣,共出一臂,莫送人樹拔卻梯也。”
    208

    江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i shàng jiāng n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塞北江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葉圣陶《壩一天》:“我們這一回參觀訪問,常常聽見‘塞江南’的說法,常常看見‘塞江南’的字樣。”
    209

    開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àng kāi hu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“三十六計”之一。亦比喻將本求利,別有收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17回:“這件事參出去,胡統領一面多少總可以生法,還可以‘樹開花’。”
    210

    三十六策,走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shì shà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了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·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211

    三十六策,走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cè,zǒu wéi shàng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無力抵抗敵人,以逃走為策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212

    三十六計,走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jì,zǒu wéi shàng j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本指無力與敵人對抗;最好是避開。后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;沒有別的好辦法;只能出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齊書 王敬則傳》:“檀公三十六策,走是計,汝父子唯應急走耳。”
    213

    三十六著,走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shí liù zhāo,zǒu wéi shàng zh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著:下棋落子,比喻計策或手段。指事情已經到了無可奈何的地步,沒有別的好辦法,只能出走了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兒,三十六著,走為著,只恐沒處走。’”
    214

    起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àng qǐ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承啟下。多用于詩文評語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5回清·棲霞居士評閱:“下半折遙承第十回,以碧桃起波,引起下六回文字,亦束起下必不可少之文。”
    215

    起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g shàng qǐ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起:扶起,引申為啟發。承接前者,引出后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褚無量傳》:“凡者,生起下之名,不專系于本職。”
    216

    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shàng wú lǎo hǔ,hóu zǐ chēng dà w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語,比喻沒有能人,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晚清文學叢鈔 冷眼觀》第十四回:“靠著老子做過海道,在城里面山無老虎,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,陪著朋友來吃臺把酒,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。”
    217

    無難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天下沒有難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陳元靚《事林廣記》第九卷:“世無難事,人心自不堅。”
    218

    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,zhǐ pà yǒu xīn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只要肯下決心去做,任何困難都能克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酉陽野史《續三國演義》第38回:“世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。既來至此,焉有怯進之理?”
    219

    下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g shàng xià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面下面,往往下,級和下級,泛指單位的整體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3回:“今夜又該我們兩個捕獵,和十數個鄉夫在此,下下,放了窩弓藥箭等他。”
    220

    益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ǔn shàng yì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減少君的權利以施惠下民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益》:“益,損益下,民悅無疆。”
    * 上的成語,帶上字的成語,包含上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