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帶一字的成語 (1530個)

    561

    百二十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ǎi èr shí 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三百六十行。指各種行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“[微宗等]無日歌歡作樂,遂于宮中內列為市肆,令其宮女賣茶賣酒及百二十行經紀買賣皆全。”
    562

    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 wú cóng shuō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二十四史:清乾隆時刻《史記》等24部史書。比喻情況復雜,頭緒繁多,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張恨水《啼笑姻緣》續集第八回:“她這兩句話,問得沈國英很感到部二十四史無從說起。”
    563

    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ù èr shí sì shǐ,bù zhī cóng hé shuō q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二十四史:清乾隆時刻《史記》等24部史書。比喻情況復雜,頭緒繁多,不知從哪里說起才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
    564

    表非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iǎo fēi f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儀表和普通人不樣。形容人的外表英俊;氣度不凡;氣宇軒昂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適才有東土大唐差來拜佛取經的個和尚,倒換關文,卻表非凡。”
    565

    表非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iǎo fēi s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的儀表非比尋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秦簡夫《東堂老》第三折:“他生在無憂愁太平時務,空生得貌堂堂表非俗。”元·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折:“天生的表非俗,匹配得你過。”
    566

    杯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ēi g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杯肉汁。多指可分享的部分利益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:“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,曰:約為兄弟。吾翁即若翁,必欲烹而翁,即幸分我杯羹。”
    567

    筆勾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gōu d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筆勾消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與吳益恭書》:“此事今已筆勾斷云云。”
    568

    筆勾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gōu x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勾銷:取消;抹掉。用筆在書面材料上勾畫下;表示事情已經了結或取消。比喻把切完全取消;概不計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五朝名臣言行錄》第七卷:“公取班簿,視不才監司,每見人姓名,筆勾之。”
    569

    筆勾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gōu xi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筆勾銷”。全部取消之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十:“我們不少的是銀子,匡得將來買上買下。再央個鄉官在太守處說了人情,婚約紙,只須筆勾消。”
    570

    有百害而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bǎi hài ér wú yī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百害:泛指許多壞處。有許多壞處,沒有點好處
    成語出處:
    571

    報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i bào huan yi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認為做了怎幺樣的事,就有怎幺樣的報應。也指怎幺對待別人的,也就會得到怎幺樣的回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紀君祥《趙氏孤兒》第四折:“做冤仇能做毒,少不的報還報。”
    572

    般見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ān jiàn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常的見識。表示不要跟知識低、修養差的人爭論,說“不要跟他般見識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武漢臣《老生兒》第三折:“十三把鑰匙都在我手里,我也不和你般見識。”
    573

    鼻孔出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í kǒng chū q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個鼻孔出氣。比喻立場、觀點、主張完全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陳廷焯《白雨齋詞話》第卷:“似此不必學溫韋,已與溫韋鼻孔出氣。”
    574

    筆抹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mò d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、優點全部否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5回:“何次人家為我父母立塋安葬,蓋祠奉祀,是何等恩情,豈可筆抹倒。”
    575

    筆抹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mǒ sh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抹煞:涂抹掉;勾銷。比喻輕率地把成績、優點全部否定。也作“筆抹殺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徐特立《研究歷史的目的與方法》:“可是對于他們在某個時候追求真理的熱忱和老績,我們現在是不該筆抹煞的。”
    576

    筆抹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 mǒ sh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輕率地把成績、優點全部否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》:“遂將前后愛書,筆抹殺。”
    577

    不扭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ù niǔ zhò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個人難違反眾人的意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3回:“細想了想,這事不但無法,而且有理;料是‘不扭眾’,只得點頭依允。”
    578

    秉虔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ī bǐng qián ché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誠心誠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回:“那鳳姐兒也無心瞻仰圣像,秉虔誠,磕了頭,舉起簽筒默默的將那見鬼之事并身體不安等故祝告了回。”
    579

    養兵千日,用兵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bīng qiān rì,yòng bīng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。指平時積畜力量,在必要時下用出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馬致遠《漢宮秋》第折:“我養軍千日,用軍時,空有滿朝文武,那個與我退的番兵。”
    580

    養兵千日,用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ǎng bīng qiān rì,yòng zài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養兵:指供養訓練士兵;千日:指長時間。平時供養、訓練軍隊,以便到關鍵時用兵打仗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0回:“朝廷養兵千日,用在時,汝安敢出怨言,以慢軍心!”
    * 一的成語,帶一字的成語,包含一字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