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heng的成語 (539個)

    361

    政出多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chū duō m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政令出自許多部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魯之有季孟,猶晉之有欒范也,政令于是乎成。今其謀曰:‘晉政多門,不可從也。’”
    362

    知出乎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chū hū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知:智慧,知識。爭:斗爭,競爭。智慧從斗爭中得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且若亦知夫德之蕩而知之所為出乎哉?德蕩乎名,知出乎爭。”
    363

    爭長競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cháng jìng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計較細小出入;爭競誰上誰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黃庭堅《書寄祝有道》:“人家兄弟無不義者,蓋因娶婦入門,異姓相聚,爭長競短,漸漬日聞,以至背戾,分門割戶。”
    364

    爭長論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cháng lùn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長、短:指是非;優劣。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計較;爭論誰是誰非;誰高誰低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柳開《穆夫人墓志銘》:“異性相聚,爭長競短。”
    365

    爭長相雄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cháng xiāng xi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爭相為長為雄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嚴復《天演論》:“勢如爭長相雄。”
    366

    爭長爭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cháng zhēng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計較細小出入,爭競利害得失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漁樵閑話》第二折:“為利圖名呵如燕雀營巢,爭長爭短,如狼虎競食。”
    367

    正大不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bù 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大:光明正大;阿:迎合。光明正大,不循私迎合權貴
    成語出處:
    368

    正點背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iǎn bèi hu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元代供狀文書主管者用朱筆在書首點點,書尾畫鉤,然后讓供狀人在書背畫押。指民間訂立文書契約,有關人看過在背面簽字畫押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秦簡夫《東堂老》楔子:“揚州奴你近前來,這紙上你與我正點背畫個字者,揚州奴云:‘你著我正點背畫,我又無罪過。’”
    369

    正大光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guāng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公正無私、胸懷坦白的樣子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卷三十八 答周益公》:“至若范公之心,則其正大光明,固無宿怨,而惓惓之義,實在國家。”
    370

    正大高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gāo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為人正直,學識高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先進》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集解:“言子路之學,已造乎正大高明之域,特未深入精微之實耳。”
    371

    爭多競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duō jìng s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。形容斤斤計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35卷:“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開,還是二位伯伯總管在那里,扶持小兒女大了,但憑胡亂分些便罷,決不敢爭多競少。”
    372

    爭短論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duǎn lùn ch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爭長競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二十:“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,一邊是富厚之家,并不消爭短論長,已自一說一中。”
    373

    爭多論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ēng duō lùn sh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。形容斤斤計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卷三十五:“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開,還是二位伯伯總管在那里,扶持小兒女大了,但憑胡亂分些便罷,決不敢爭多競少。”
    374

    整頓乾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ěng dùn qián k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乾坤:指天地、陰陽等。指治理天下,使混亂的局面轉變為安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洗兵馬》詩:“二三豪俊為時出,整頓乾坤濟時了。”
    375

    正大堂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正大堂煌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陳朗《雪月梅》第三十七回:“傳旨不必謄正,即命內監將草稿取上御案觀覽,但見字字龍蛇,行行珠玉,鏗鏘金石之音,正大堂皇之體。”
    376

    正大堂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 táng huá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亦作“正大堂皇”。猶言堂堂正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太平天國·洪仁玕《英杰歸真》:“其名銜之正大堂煌,尊榮已極,何謂名銜太新,實爾等聽聞未久,覺以為新耳。”
    377

    正道坦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o tǎn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坦:平而寬廣。直而平坦的大道。比喻方向正確,前途光明的道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6回:“總之,再不走荊棘,這邊就是茂林修竹;再不踏確犖,這邊便是正道坦途。”
    378

    正道直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o zhí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按照正道行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379

    正兒八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ér bā j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正經,嚴肅而認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徐懷中《我們播種愛情》第一章:“我才當了四年騎兵,正兒八經地參加戰斗也才十四五次。”
    380

    知而不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ì ér bù zh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知是非而不據理力爭。多指不堅持原則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公輸》:“知而不爭,不可謂忠。”
    * zheng成語,zheng的成語,帶zhe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