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ang的成語 (482個)
-
61
雕章繪句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hāng hu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雕章鏤句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蔡夢弼《草堂詩話》卷二:“陳無己云:學詩如學道,此豈尋常雕章繪句者之可擬哉。”
-
62
雕章繢句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hāng huì jù
- 成語解釋:
- 雕:雕琢;繢:通“繪”,描繪。比喻刻意修飾文辭
- 成語出處:
- 宋·王洋《又謝丁執中寄黃龍榮》:“金瓶玉筋固華麗,雕章繢句真瑰奇。”
-
63
斷章截句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āng jié jù
- 成語解釋:
- 不顧上下文義,截取文章的一段或一句,而彎曲原意。斷、截:割裂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 選舉志二》:“斷章截句,破壞義理。”
-
64
雕章鏤句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hāng lòu jù
- 成語解釋:
- 指文章的詞句刻意修飾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 議文章碑碣詞賦》:“今褒貶之文無核實,則懲勸之道缺矣;美刺之詩不稽政,則補察之義廢矣。雖雕章鏤句,將焉用之。”
-
65
大張旗鼓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āng qí gǔ
- 成語解釋:
- 大規模地搖旗擂鼓(張:展開;鋪排;旗鼓:古代作戰時傳達軍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規模和聲勢大;現泛指做事規模和聲勢很大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張春帆《宦海》:“李參戎帶著這些人陸續出了鎮南關,便大張旗鼓,排齊隊伍,浩浩蕩蕩地向前進發。”
-
66
斷章取義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āng q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引用《詩經》中某一篇章的詩句;借用來表達自己的意思;并不是所引詩篇的原意。后泛指引用別人的詩文或談話;只根據自己的理解或需要截取片斷或部分;而不顧全文和原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襄公二十八年》:“賦《詩》斷章,余取所求焉。”
-
67
斷章取意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āng q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斷章取義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張鷟《游仙窟》:“斷章取意,唯須得情,若不愜當,罪有科罰。”
-
68
雕章縟彩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hāng rù cǎi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文彩絢爛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劉知幾《史通鑒識》:“此乃綺揚繡合,雕章縟彩,欲稱實錄,其可得乎?”
-
69
大張聲勢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āng shēng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大造聲勢,擴大影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宋史·李師中傳》:“今修筑必廣發兵,大張聲勢。”
-
70
抵掌談兵
- 成語拼音:
- dǐ zhǎng tán bīng
- 成語解釋:
- 兵:軍事。拍手暢談軍事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一回:“揮毫作賦,則頡頏相如;抵掌談兵,則伯仲諸葛。”
-
71
大張撻伐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āng tà fá
- 成語解釋:
- 大規模地進行武力討伐(張:施行;撻伐:征討)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第19回:“如果陛下必要大張撻伐,以示天威,則當多派士兵,以期必勝。”
-
72
典章文物
- 成語拼音:
- diǎn zhāng wén wù
- 成語解釋:
- 指法令、禮樂、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明史·文苑傳·徐一夔》:“幸而天歷間虞集倣六典法,纂《經世大典》,一代典章文物粗備。”
-
73
大做文章
- 成語拼音:
- dà zuò wén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為了達到某種目的;在某些問題上橫生枝節;或借題發揮;擴大事態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書信集·致李秉中》:“前回的一封信,我見過幾次轉載,有些人還因此大做文章,或毀或譽。”
-
74
東張西覷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hāng xī qù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張西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二刻拍案驚奇》卷四:“只見前面一個人搖擺將來,見張貢生帶了一伙家人東張西覷,料他是個要嫖的勤兒沒個幫的人,所以遲疑。”
-
75
東張西望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hāng xī wàng
- 成語解釋:
- 這里那里地到處看。形容尋找東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兒只為信了賣卦先生之語,一心只想丈夫回來,此時經常走向前樓,在簾內東張西望。”
-
76
東張西張
- 成語拼音:
- dōng zhāng xī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東張西望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方志敏《可愛的中國》:“三人擠在一個艙角里,看他們的眼睛,偷偷地東張西張的神氣。”
-
77
雕章琢句
- 成語拼音:
- diāo zhāng zhuó jù
- 成語解釋:
- 琢:雕刻玉石。像雕刻一樣對文章的字句仔細斟酌修飾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俞文豹《吹劍錄》:“此豈舒箋點翰,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!”
-
78
斷章摘句
- 成語拼音:
- duàn zhāng zhāi jù
- 成語解釋:
- 裁斷章節,取綴成文。亦有割裂全文,取其所需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·李商隱《唐容州經略使〈元結文集〉后序》:“其疾怒急擊,快利勁果,出行萬里,不見其敵;高歌酣顏,入飲于朝,斷章摘句,如振如生。”
-
79
大杖則走
- 成語拼音:
- dà zhàng zé zǒu
- 成語解釋:
- 杖:木棍;走:逃跑。舜的父親用大棍子打他時,他就逃走躲避,免陷父親于不義。舊時宣揚的封建孝道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劉向《說苑·建本》:“舜之事父也,索而使之,未嘗不在側;求而殺之,未嘗可得。小箠則待,大箠則走,以逃暴怒也。”
-
80
耳目昭彰
- 成語拼音:
- ěr mù zhāo z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昭彰:十分明顯,人所共見。眾人已聽到和看到,十分明顯。形容被眾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無法藏匿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十七回:“卻說刑部審問過,見耳目昭彰,料難隱瞞,十分為過學士不安,只得會同禮臣復奏一本。”
* zhang成語,zhang的成語,帶zhang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