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ze的成語 (242個)

    161

    行則連輿,止則接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zé lián yú,zhǐ zé jiē x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:出行;輿:車子;止:休息;席:坐席。出行時車子相連,休息時座位相接。形容兩人關系密切,形影不離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曹丕《與吳質書》:“昔日游處,行則連輿,止則接席,何曾須臾相失。”
    162

    喜則氣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ǐ zé qì h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氣緩:心氣舒緩或和達。喜能使人精神興奮,心情和達,氣機通利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素問·舉痛論》:“喜則氣緩,……喜則氣和志達,榮衛通利,故氣緩矣。”
    163

    行則思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zé s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:行動;義:公正。行動時要考慮是否合乎正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:“君子動則思禮,行則思義,不為利回。”
    164

    小杖則受,大杖則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ǎo zhàng zé shòu,dà zhàng zé z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杖:用棍子打。輕打就忍受,重打就逃跑。儒家認為這是孝子受父母責罰時應抱的態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第八卷:“小菙則待笞,大杖則逃。”
    165

    語不擇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ǔ bù zé r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說話不看對象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25回:“大約二位語不擇人,失于檢點,以至如此。”
    166

    有典有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diǎn yǒu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典:制度;則:法則。有制度,有法則可供依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穆之《盧公清德頌》:“無偏無黨,有典有則。”
    167

    易地則皆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ì dì zé jiē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:更換;皆然:都一樣。改換到別人的環境,也會像別人那樣看待問題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下》:“禹、稷、顏子易地則皆然。”
    168

    遺風余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ēng yú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前人遺留下來的風教和德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宣和書譜 張彥遠》:“此其遺風余澤,沾馥后人者特非一日。”
    169

    遺風遺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fēng yí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澤:德澤。前人遺留下來的良好習氣和恩澤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母聶氏溫國太夫人外制》:“慈和嚴翼以成其子,使朕得名世之士,以濟艱難,其遺風遺澤蓋有存者。”
    170

    遺惠余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í huì yú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前人留下的恩惠德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摯虞傳》:“前乙巳赦書,遠稱先帝遺惠余澤,普增位一等,以酬四海欣戴之心。”
    171

    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huà zé cháng,wú huà zé d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唐代以后說書藝人用語,有話要說的話,就講得長,沒話要說的話,就簡單講幾句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七回:“且說洪秀全、胡以晃、韋昌輝、洪仁發數人離開桂平縣城,披星戴月,不分晝夜奔程。有話則長,無話則短,不一日到了金田。”
    172

    研幾探賾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án jī tàn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幾:隱微,事物苗頭;賾:幽深。研討隱微深奧的學問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·經籍志》:“雖未能研幾探賾,窮極幽隱,庶乎弘道設教可以無遺闕焉。”
    173

    引咎責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jiù zé g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引咎自責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吳主傳》:“后壹奸罪發露伏誅,權引咎責躬。”
    174

    引咎自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n jiù zì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咎:錯誤。主動承擔錯誤;并責備自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 周紀下 高祖武帝》:“公卿各引咎自責。”
    175

    有龍則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lóng zé l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潭有了龍就成為靈異的水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劉禹錫《陋室銘》:“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”
    176

    月滿則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è mǎn zé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月圓則缺。比喻事物發展到極點則開始衰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范雎蔡澤列傳》:“語曰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’。物盛則衰,天地之常數也。”
    177

    欲速則不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ù sù zé bù d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速:快;達:達到。指過于性急圖快,反而不能達到目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無欲速,無見小利。欲速則不達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。”
    178

    以身作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ǐ shēn zuò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身:自身;則:準則;榜樣。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榜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”
    179

    淵渟澤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uān tíng zé h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物的集聚匯合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胡應麟《少室山房筆叢·九流緒論中》:“漢興,董賈諸人,漸趨醇樸,一代文章,垂復古始,淮南又群集浮華,綱羅淫僻,淵渟澤匯,萃為此編。”
    180

    有物有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yǒu wù yǒu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、規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詩·大雅·烝民》:“天生烝民,有物有則。”
    * ze成語,ze的成語,帶ze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