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681

    死而后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ér hòu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已:停止;完畢。死了以后方才停止。指一生努力奮斗;一直到死為止。奉獻了一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?”
    1682

    殊方異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fāng yì l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殊方:異域,他鄉;異類:指不同品類的事物。泛指異域他鄉各種各樣不同品類的事物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班固《西都賦》:“其中乃有九真之麟,大宛之馬,黃支之犀,條支之鳥,逾昆侖,越巨海,殊方異類,至于三萬里。”
    1683

    殊方異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fāng yì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殊方:遠方。異域:異邦、外國,指遠方或國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玄奘《大唐西域記·羯若鞠傗國》:“風教遐被,德澤遠治,殊方異域,慕化稱臣。”
    1684

    思過半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ī guò bàn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已領悟大半或事情已獲大部解決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》:“知者觀其蒃辭,則思過半矣。”
    1685

    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gè chòu pí jiàng,hé chéng yī gè zhū gě l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諸葛亮:三國時蜀國劉備的軍師。比喻人多智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組織起來》:“三個臭皮匠,合成一個諸葛亮,這就是說,群眾有偉大的創造力。”
    1686

    神工意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gōng yì j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建筑、繪畫等構思精妙,非人力所能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趙樸初《平等院》詩:“豈只是象教莊嚴繼盛唐?更別有神工意匠。”
    1687

    深耕易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ēn gēng yì n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易耨:勤于除草。深耕細做,及時除草。比喻精心耕種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梁惠王上》:“王如施仁政于民,省刑罰,薄稅斂,深耕易耨。”
    1688

    疏忽大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hū dà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常不集中注意力,粗心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犁《文林談屑》:“有些人確實對文字疏忽大意,對宦途和官級斤斤計較。”
    1689

    十寒一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hán yī b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凍十天,曬一天。比喻做事時而抓緊,時而懈怠,進展不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·元好問《戲題新居二十韻》:“就中此宅尤費手,官織工材半傭顧。十寒一暴半載強,才得安床置鐺釜。”
    1690

    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ān hé yì gǎi,běn xìng nán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習慣成性,很難改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謝金吾》第三折:“可不的山河易改,本性難移。”
    1691

    四海一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ì hǎi yī ji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四海之內,猶如一家。形容天下一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議兵》:“四海之內若一家,通達之屬莫不從服。”
    1692

    神昏意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hūn yì l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:精神;意:心意。神志昏沉,心意煩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心衡《金川瑣記·陳生》:“問所往,俱無知者。神昏意亂,本立不復能動。”
    1693

    守節不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jié bù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堅守節操,決不改變。亦作“守節不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新序·節士》:“子為父死無所恨,守節不移,雖有鈇鉞湯鑊之誅而不懼也。”
    1694

    送君千里,終須一別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òng jūn qiān lǐ,zhōng xū yī b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君:敬稱對方;終:終究。送多遠的路,終究要分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無名氏《馬陵道》楔子:“哥哥,送君千里,終有一別,哥哥你回去。”
    1695

    善解人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àn jiě ré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善:善于;解:理解。善于理解別人的意圖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褚人獲《隋唐演義》第87回:“他總不離楊妃左右,最能言語,善解人意,聰慧異常,楊妃愛之如寶,呼為雪衣女。”
    1696

    神交已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én jiāo yǐ ji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神交:精神上的交往。形容雖然并沒有見過面,但彼此精神相通,傾慕已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追求》:“說里‘神交已久’,他接著便稱贊仲昭的眼光是合乎他們社會心理學家的理論的。”
    1697

    盛極一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ng jí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一時特別興盛或流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附各本序跋題辭》:“紀曉嵐曰:‘聊齋盛一時。’”
    1698

    塞井夷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i jǐng yí z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填井平灶。謂作好布陣的準備。亦表示決心戰斗,義無反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曰:‘塞井夷灶,陳于軍中,而疏行首。’”
    1699

    三諫之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ān jiàn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公羊傳 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后以“三諫之義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公羊傳·莊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將侵曹,曹羈諫曰:‘戎眾以無義,君請勿自敵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諫不從,遂去之,故君子以為得君臣之義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則止,此之謂也。”
    1700

    社稷之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è jì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國家;役:供職。臣下對君王應盡的職責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少儀》:“為人臣下者,有諫而無訕,有亡而無疾,頌而無諂,諫而無驕,怠則張而相之,廢則帚而更之,謂之社稷之役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