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641

    日異月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yì yuè sh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每天每月都有差異。形容變化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袁宗道《論隱者異趣》:“農工商賈,廝養皂隸,所作之事,日化月遷,所說之語,亦日異月殊,以其新也。”
    1642

    日異月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yì yuè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日新月異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顧起元《客座贅語·巾履》:“近年以來,殊詭制,日異月新。”
    1643

    人云亦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ún yì yú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云:說。人家怎么說;自己也跟著怎么說。指沒有主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金 蔡松年《槽聲同彥高賦》詩:“槽床過竹春泉句,他日人云吾亦云。”
    1644

    日益月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yì yuè z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、加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元稹《上令狐相公詩啟》:“閑誕無事,遂專力于詩章。日益月滋,有詩千余首。”
    1645

    仁義之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yì zhī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師:軍隊。伸張仁愛正義討伐邪惡的軍隊。亦作“仁義之兵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一一五回:“吾欲興仁義之師,伐無道之主,汝安敢逆吾意!”明·方汝浩《禪真逸史》第十九回:“君候起仁義之師,吊民伐罪,四海引領而望,孰不歸心?”
    1646

    日中必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bì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日中則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日者列傳》:“日中必移,月滿必虧;先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”
    1647

    日中必移,月滿必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bì yí,yuè mǎn bì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日者列傳》:“日中必移,月滿必虧;先王之道,乍存乍亡。”
    1648

    仁至義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én zhì yì j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仁愛和正義的行動到了頭。舊指誠心報答有助于農事的神靈。對人的愛護、容忍、原諒與幫助;達到盡心盡力的最大限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郊特牲》:“蠟之祭,仁之至,義之盡也。”
    1649

    日增月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ēng yuè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一天天一月月地增添、加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元史·食貨志》:“除稅糧、科差二者之外,凡課之入,日增月益。”
    1650

    日滋月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ī yuè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日益月滋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司馬光《重微》:“朝夕狎玩,未睹其害,日滋月益,遂至深固,比知而革之,則用力百倍矣。”
    1651

    日中則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日中則昃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語曰: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’物盛則衰,天之常數也。”
    1652

    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zhōng zé yí,yuè mǎn zé k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移:遷移。太陽到了正午就要西斜,月亮滿圓就要虧缺。比喻事物盛極必衰,或發展到一定限度就會向相反方向轉化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》:“語曰:‘日中則移,月滿則虧。’物盛則衰,天之常數也。”
    1653

    水天一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uǐ tiān yī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水光與天色相渾。形容水天相接的遼闊景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王勃《滕王閣詩序》:“落霞與孤鶩齊飛,秋水共長天一色。”
    1654

    十八般武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ā bān w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領。亦泛指多種武藝。②比喻多種技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楊梓《敬德不伏老》第一折:“憑著俺十八般武藝,定下了六十四處征塵。”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史進每日求王教頭點撥十八般武藝,一一從頭指教。那十八般武藝?矛錘弓弩銃,鞭锏劍鏈撾,斧鉞并戈戟,牌棒與槍叉。”
    1655

    識變從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iàn cóng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認識事物的變化,靈活地處理問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涉務》:“五則使命之臣,取其識變從宜,不辱君命。”
    1656

    十不當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ù dāng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十個不抵一個。謂人雖多但不頂用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荀悅《漢紀·文帝紀下》:“土山平陵,漫衍相屬,平原廣野,此車騎之地也,步兵十不當一。”
    1657

    書不盡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ū bù jì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書不盡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齊書·文苑傳·祖鴻勛》:“與陽休之書曰:‘……已矣哉,書不盡意。’”
    1658

    俗不可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ú bù kě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俗氣已深,不可救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于潛僧綠筠軒》詩:“人瘦尚可肥,士俗不可醫。”
    1659

    蝕本生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běn shē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賠本的買賣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如果有什么蠢人,不知此理,拒絕睡覺,他明天就沒有精神了,這是蝕本生意。”
    1660

    死病無良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ǐ bìng wú liáng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死病:不治之癥。比喻無法挽救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孔叢子·執節》:“以無異政,所以自退也。日死病無良醫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