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的成語 (4352個)
-
1381
平心易氣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xīn yì q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平心靜氣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朱熹《朱子語類》第33卷:“橫渠論看詩,教人平心易氣求之,到他說詩,又卻不然。”
-
1382
碰一鼻子灰
- 成語拼音:
- pèng yī bí zǐ huī
- 成語解釋:
- 想討好而結果落個沒趣
- 成語出處:
- 鄧小平《關于西南少數民族問題》:“你們可能碰一鼻子灰,或者對你們提出的問題不重視,或者對問題見解不同。”
-
1383
平易近民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ì jìn mí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平易近人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夫政不簡不易,民不有近;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。”
-
1384
平易近人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ì jìn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平易:原指道路平坦寬廣;后比喻態度平和;沒有架子;使人容易接近。也形容文字深入淺出;通俗易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魯周公世家》:“平易近民,民必歸之。”
-
1385
便宜無好貨
- 成語拼音:
- pián yí wú hǎo huò
- 成語解釋:
- 價格低廉就沒有質量好的東西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9回:“便宜無好貨,這藥是吃了不中用的。”
-
1386
旁逸斜出
- 成語拼音:
- páng yì xié chū
- 成語解釋:
- 逸:引申為超出。指樹枝從樹干旁邊伸出
- 成語出處:
- 茅盾《白楊禮贊》:“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,而且緊緊靠攏,也象加過人工似的,成為一束,絕不旁逸斜出。”
-
1387
破顏一笑
- 成語拼音:
- pò yán yī xiào
- 成語解釋:
- 顏:面容。愁苦的神態一下子笑起來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奇怪》:“那么,我也來‘破顏一笑’吧——哈!”
-
1388
平原易野
- 成語拼音:
- píng yuán yì yě
- 成語解釋:
- 平坦而無險阻的原野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張魏公三戰本末略》:“浚于是欲謀大舉,乃召端問之,端曰:‘平原易野,賊便于沖突。’”
-
1389
片言一字
- 成語拼音:
- piàn yán yī zì
- 成語解釋:
- 猶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李邕《兗州曲阜縣孔子廟碑》:“片言一字,勸善懲惡,誘進后人,啟明先覺。”
-
1390
袍澤之誼
- 成語拼音:
- páo zé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袍澤:長袍與內衣,泛指軍隊中的同事。指軍隊中同事的交情、友誼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·秦風·無衣》:“豈曰無衣,與子同袍。王于興師,修我戈矛,與子同仇。豈曰無衣,與子同澤。”
-
1391
勸百諷一
- 成語拼音:
- quàn bǎi fěng y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規諷正道的言辭遠遠及不上勸誘奢靡的言辭。意在使人警戒,但結果卻適得其反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揚雄以為靡麗之賦,勸百而諷一,猶馳騁鄭衛之聲,曲終而奏雅,不已虧乎?”
-
1392
窮不失義
- 成語拼音:
- qióng bù s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義:禮義。雖然窮困,但不失禮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孟子·盡心上》:“故士窮不失義,達不離道。”
-
1393
千部一腔,千人一面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bù yī qiāng,qiān rén yī mià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都是老一套,沒有變化(多指創作)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至于才子佳人等書,則又開口‘文君’,滿意‘子建’,千部一腔,千人一面,且終不能不涉淫濫。”
-
1394
情不自已
- 成語拼音:
- qíng bù zì yǐ
- 成語解釋:
- 猶情不自禁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瑞云》:“過一二日,情不自已,修贄復往。”
-
1395
強不知以為知
- 成語拼音:
- qiǎng bù zhī yǐ wéi zhī
- 成語解釋:
- 不懂裝懂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蒙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一卷:“都管強不知以為知,逐葉翻翻,一直翻到后面去。”
-
1396
千瘡百痍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āng bǎi yí
- 成語解釋:
- 猶千瘡百孔。
- 成語出處:
- 劉先煌《飛翔吧,上海機床廠》:“‘中農公司’留下的是千瘡百痍的爛攤子。”
-
1397
遣詞措意
- 成語拼音:
- qiǎn cí cuò yì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遣辭措意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吳開《優古堂詩話》:“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,則遣詞措意,皆相緣以起,有不自知其然者。”
-
1398
遣辭措意
- 成語拼音:
- qiǎn cí cuò yì
- 成語解釋:
- 指寫文章、說話時的用詞立意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吳曾《能改齋漫錄沿襲》:“前輩讀詩與作詩既多,則遣辭措意,皆相緣以起,有不自知其然者。”
-
1399
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
- 成語出處:
- 李文亢《婚事》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聲,最后還是中祥開了腔。”
-
1400
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
- 成語拼音:
- qiān chuí dǎ luó,yī chuí dì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在眾說紛紜的情況下發表決定性的意見。
- 成語出處:
- 郭澄清《大刀記》第十章:“千錘打鑼,一錘定音——隊長,你就決定吧。”
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