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的成語 (4352個)
-
121
百世不易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ì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千秋萬代永不改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漢書 鄒陽傳》:“積德累行,不知其善,有時而用;棄義背理,不知其惡,有時而亡。臣愿大王孰計而身行之,此百世不易之道也。”
-
122
百順百依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ùn bǎi yī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什么都順從。同“百依百隨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二十七卷:“[焦氏]況兼正在妙齡,打扮得如花朵相似,枕席之間,曲意取媚。果然哄得李雄千歡萬喜,百順百依。”
-
123
飽食暖衣
- 成語拼音:
- bǎo shí nuǎn yī
- 成語解釋:
- 吃的飽;穿的暖;生活富足;無憂無慮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人之有道也,飽食暖衣,逸居而無教,則近于禽獸。”
-
124
不適時宜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ì shí yí
- 成語解釋:
- 適:適應;時宜:當時的需要。不符合時勢和趨勢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第九節:“‘拚消耗’的主張,對于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時宜的。”
-
125
不識一丁
- 成語拼音:
- bù shí yī dī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一個字也不認識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胡應麟《詩藪 六朝》:“嵇喜,叔夜之兄,呂安所為題鳳,阮籍因之白眼者,疑其不識一丁。”
-
126
白首一節
- 成語拼音:
- bái shǒu yī jié
- 成語解釋:
- 指年雖老而志節不衰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 吳良傳》:“竊見臣府西曹掾齊國吳良資質敦固,公方廉恪,躬儉安貧,白首一節。”
-
127
變俗易教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sú yì jiào
- 成語解釋:
- 改變原有的習俗和教化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管子七法》:“變俗易教,不知化不可。”
-
128
別樹一旗
- 成語拼音:
- bié shù yī qí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與眾不同,加成一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七:“唐義山、香山、牧之、昌黎,同學杜者;今年內其詩集,都有是別樹一旗。”
-
129
百世一人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hì yī rén
- 成語解釋:
- 指極難得的人才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蘇軾《祭司馬君實文》:“百世一人,千載一時,惟時與人,鮮偶常奇。”
-
130
變色易容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sè yì róng
- 成語解釋:
- 變、易:改變。色、容:臉色、表情。形容驚惶失措的神情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·秦策·范睢說秦王》:“是日見范睢,見者無不變色易容。”
-
131
百死一生
- 成語拼音:
- bǎi sǐ y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形容生命極其危險,處于死亡的邊緣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北齊書 杜弼傳》:“諸勛人身觸鋒刃,百死一生,縱其貪鄙,所取處大,不可同之循常例也。”
-
132
變生意外
- 成語拼音:
- biàn shēng yì wài
- 成語解釋:
- 變:變化。指意外發生變故
- 成語出處:
- 元·蘇天爵《元朝名臣事略·樞密趙文正公》:“時甫罹大變,眾心未一,事機少忽,變生意外。”
-
133
別樹一幟
- 成語拼音:
- bié shù yī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別:另外;樹:建立。另外立起一面旗幟。比喻開創新路另成一家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鄒容《革命軍》第二章:“中國士人,又有一種岸然道貌,根器特異,別樹一幟,以號于眾者。”
-
134
背水一戰
- 成語拼音:
- bèi shuǐ yī zhàn
- 成語解釋:
- 背:背向;水:指江河;背水:背后是水;表示沒有退路。原作“背水陣”;背后臨近河水擺陣;或布下的陣勢。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;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秦觀《將帥》:“韓信之擊趙,非素拊循士大夫也,背水一戰而擒趙王歇,斬成安君,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。”
-
135
保守主義
- 成語拼音:
- bǎo shǒu zh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守舊、不想改進的思想和行為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正確地規定戰略方向,進攻時反對冒險主義,防御時反對保守主義,轉移時反對逃跑主義。”
-
136
標同伐異
- 成語拼音:
- biāo tóng fá yì
- 成語解釋:
- 幫助意見相同的人,排斥意見不同的人。
- 成語出處:
-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輕詆》:“真長標同伐異,俠之大者。常謂使君降階為甚,乃復為之驅馳邪?”
-
137
本同末異
- 成語拼音:
- běn tóng mò yì
- 成語解釋:
- 本:本原。末:末流。比喻事物同一本原,而派生出來的末流則有所不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盧湛《贈劉琨書》:“蓋本同末異,楊朱興哀。”
-
138
不通時宜
- 成語拼音:
- bù tōng shí yí
- 成語解釋:
- 不明白當時的形勢潮流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郎瑛《七修類稿·方頭》:“今人言不通時宜而無顧忌者曰方頭。”
-
139
不腆之儀
- 成語拼音:
- bù tiǎn zhī yí
- 成語解釋:
- 腆:豐厚;儀:禮物。不豐厚的禮物。舊時送禮的謙辭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》:“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,敢犒從者。不腆敝邑,為從者之淹,居則具一日之積,行則備一夕之衛。”
-
140
百聞不如一見
- 成語拼音:
-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
- 成語解釋:
- 聞:聽。聽到一百次;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。指多聽不如親眼看到更可靠或印象更深刻。
- 成語出處:
- 東漢 班固《漢書 趙充國傳》:“百聞不如一見,兵難逾度,臣愿馳至金城,圖上方略。”
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