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1021

    驕奢淫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shē yí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驕奢淫逸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班彪傳》:“是以《春秋》愛子教以義方,不納入邪。驕奢淫佚,所自邪也。”
    1022

    驕奢淫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o shē yín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驕奢淫逸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左傳·隱公三年》:“臣聞愛子,教之以義方,弗納于邪。驕奢淫泆,所自邪也。四者之來,寵祿過也。”
    1023

    經師易遇,人師難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ng shī yì yù,rén shī nán z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經師:古代教官;人師:為人師表的人;遭:遇到。單純傳授知識的老師容易遇到,為人師表的人不容易的人難遇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袁宏《后漢紀·靈帝紀》:“昭曰:‘蓋聞經師易遇,人師難遭。’”
    1024

    江山之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shān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江山:山川,山河,疆土;異:不同。比喻疆土易主,山河變色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周凱中坐而嘆曰:‘風景不殊,舉目有江山之異。’”
    1025

    進退狐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tuì hú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進退兩難,遲疑不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靖《李衛公兵法·將務兵謀》:“信任過說,一彼一此,進退狐疑,部伍狼籍。”
    1026

    進退損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tuì sǔ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增減變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慧琳《武丘法綱法師誄》:“來不濡足,去不絕……進退損益。”
    1027

    進退無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 tuì wú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前進、后退均無所憑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道安《平心露布文》:“師旅困窮,城池陷露,君臣失色,進退無依。”
    1028

    街談巷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ē tán xià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街小巷里人們的談論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張衡《西京賦》:“街談巷議,彈射臧否。”
    1029

    街譚巷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ē tán xià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街談巷議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丘光庭《兼明書·雜說·日遠近》:“仲尼祖述堯舜,憲章文武,其道大德尊,豈與小兒街譚巷議乎又六合之外,非關教化者,仲尼棄而不論,故子路問事鬼神與死,皆不答也。”
    1030

    江天一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tiān yī s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江面寬闊,水天相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若虛《春江花月夜》:“江天一色無纖塵,皎皎空中孤月輪。”
    1031

    劍頭一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 tóu yī xu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劍頭:指劍環頭小孔;吷:象聲詞,形容聲音微小。比喻言論無足輕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則陽》:“夫吹管也,猶有嗃也;吹劍首者,吷而已矣。堯舜,人之所譽也;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,譬猶一吷也。”
    1032

    教條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o tiáo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對具體事物進行調查研究,只是生搬硬套現成原則、概念來處理問題的思想作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矛盾論》:“我們的教條主義者在這個問題上的錯誤,就是,一方面,不懂得必須研究矛盾的特殊性,認識各別事物的特殊的本質。”
    1033

    拘文牽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 wén qiā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拘泥于字義、文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53回:“非素臣侃侃而談,若任彼俗吏拘文牽義,其能免乎?”
    1034

    舉無遺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wú yí c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提出;策:計謀、辦法。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。形容足智多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淮南子·主術訓》:“萬舉而無遺策矣。”
    1035

    舉無遺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wú yí su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提出;算:計謀、辦法。提出的計謀沒有失算的。形容足智多謀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袁蠸傳》:“智者了于胸心,然后舉無遺算耳。”
    1036

    將信將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xìn jiāng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將:又;且。有些相信;又有些懷疑。形容對事物的看法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李華《吊古戰場文》:“其存其沒,家莫聞之;人或有言,將信將疑。”
    1037

    計行慮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 xíng lǜ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計:計策。行:實施。慮:考慮。義:道義。實施計策前要考慮到是否合乎道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衛·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慎行論》:“君子計行慮義,小人計行其利。”
    1038

    吉祥如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xiáng rú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祥:祥瑞。吉利祥和;萬事如意。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北朝 張成《造像題字》:“為亡父母敬造觀音像一區,合家大小八口人等供奉,吉祥如意。”
    1039

    巨細無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ù xì wú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的小的都沒有遺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馮驥才、李定興《義和拳》:“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,把所知道的一切,巨細無遺地告訴給劉黑塔他們。”
    1040

    解衣般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ě yī bān b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脫衣箕坐。指神閑意定,不拘形跡。后亦指行為隨便,不受拘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公使人視之,則解衣般礴,蠃。君曰:‘可矣,是真畫者也。’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