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i的成語 (4352個)
-
941
居大不易
- 成語拼音:
- jū dà bù yì
- 成語解釋:
- 本為唐代詩人顧況以白居易的名字開玩笑。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,生活不容易維持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張固《幽閑鼓吹》:“白尚書應舉,初至京,以詩謁著作顧況,顧睹姓名,熟視白公曰:'米價方貴,居亦弗易。'”
-
942
涓滴不遺
- 成語拼音:
- juān dī bù yí
- 成語解釋:
- 涓:細流;滴:小水珠。一點一滴也不遺漏。比喻極小的或極少的東西也不遺漏。
- 成語出處:
- 唐 杜甫《倦夜》:“重露成涓滴,稀星乍有無。”
-
943
堅定不移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dìng bù yí
- 成語解釋:
- 移:改變。形容意志堅定;毫不動搖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唐文宗開成五年》:“推心委任,堅定不移,則天下何憂不理哉!”
-
944
既得利益
- 成語拼音:
- jì dé lì yì
- 成語解釋:
- 指人們或集團已經獲得的,法定的某種特別權益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陜甘寧邊區政府第八路軍后方留守處布告》:“屬于邊區管轄地域內,一切已經分配過的土地房屋和已經廢除過的債務,本府本處當保護人民既得利益,不準擅自變更。”
-
945
禁鼎一臠
- 成語拼音:
- jìn dǐng yī luán
- 成語解釋:
- 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。比喻珍美之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沈鯉《序》:“嗟乎,斯亦禁鼎一臠,嘗者可以知其味已。”
-
946
九鼎一絲
- 成語拼音:
- jiǔ dǐng yī sī
- 成語解釋:
- 同千鈞一發,比喻非常危急
- 成語出處:
- 明 宋濂《同公塔銘》:“嗚呼,賢首之宗不振久矣,凜乎若九鼎一絲之懸。”
-
947
盡地主之誼
- 成語拼音:
- jìn dì zhǔ zhī yì
- 成語解釋:
- 地主:當地的主人;誼:通“義”。盡本地主人應盡的義務,指招待外地來客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22回:“晚生得蒙青目,一日地主之誼也不曾盡得,如何便要去?”
-
948
兼覆無遺
- 成語拼音:
- jiān fù wú yí
- 成語解釋:
- 兼:同時;兼覆:天覆蓋萬物,比喻恩澤廣大;無遺:沒有遺漏。指恩澤廣大,無所遺漏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制》:“五疾,上收而養之,材而事之,官施而衣食之,兼覆無遺。”
-
949
及鋒一試
- 成語拼音:
- jí fēng yī shì
- 成語解釋:
- 及:趁著;鋒:鋒利。趁鋒利的時候用它。比喻乘可行之機而行事
- 成語出處:
- 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三回:“然科名是讀書人的第二生命,一聽見了開考的消息,不管多壘四部,總想及鋒一試,雯青也是其中的一個。”
-
950
救焚益薪
- 成語拼音:
- jiù fén yì xīn
- 成語解釋:
- 焚:火災;薪:柴草。添加木柴去救火。比喻采取錯誤的方法使問題更加嚴重
- 成語出處:
- 清 劉坤一《復李少荃制軍》:“所派之營務處何道臺,則人更陰狡,以之自輔,是猶救焚而益薪。”
-
951
急公好義
- 成語拼音:
- jí gōng hào yì
- 成語解釋:
- 急:急于;公:公眾;好:喜好;義:義舉。熱心公益;見義勇為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 錢謙益《錢牧齋尺牘》:“使急公好義者信從,而吝嗇顧錢者不得不聽。”
-
952
鞠躬盡瘁,死而后已
- 成語拼音:
- jū gōng jìn cuì,sǐ ér hòu yǐ
- 成語解釋:
- 指勤勤懇懇,竭盡心力,為革命,為人民奮斗終身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后出師表》:“臣鞠躬盡力,死而后已。”
-
953
鞠躬盡力,死而后已
- 成語拼音:
- jú gōng jìn lì,sǐ ér hòu yǐ
- 成語解釋:
- 恭敬勤謹,盡心竭力工作,一直到死為止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后出師表》:“臣鞠躬盡力,死而后已,至于成敗利鈍,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。”
-
954
降格以求
- 成語拼音:
- jiàng gé yǐ qiú
- 成語解釋:
- 降:降低;格:規格;標準。降低標準來尋求或要求。指不堅持原來的要求和標準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墳 燈下漫筆》:“那么到親戚朋友那里借現錢去罷,怎么會有?于是降格以求,不講愛國了,要外國銀行的鈔票。”
-
955
舉國一致
- 成語拼音:
- jǔ guó yī zhì
- 成語解釋:
- 全國上下,團結一致。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論持久戰》:“所有問題的中心點還是中國全體人民團結起來,樹立舉國一致的抗日陣線。”
-
956
九合一匡
- 成語拼音:
- jiǔ hé yī kuāng
- 成語解釋:
- 合:聚集。匡:救助,幫助,拯救。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”的省略語。原指春秋時代齊桓公多次會合各國諸侯,稱霸華夏,使混亂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。后用以形容有卓越非凡的治國才能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趙·荀況《荀子·王霸》:“九合諸侯,一匡天下,為五恒伯長。”
-
957
江湖藝人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ú yì rén
- 成語解釋:
- 在街上表演吟唱、講故事、舞蹈、變戲法和啞劇等藝術而謀生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徐貴祥《歷史的天空》第一章:“那功夫不知是跟哪個江湖藝人學的,打起架來,三五條漢子近身不得。”
-
958
江湖醫生
- 成語拼音:
- jiāng hú yī s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假稱有醫學知識的人或賣藥的流動小販,指那些沒有真才實學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5回:“你不過是個江湖醫生。”
-
959
機會主義
- 成語拼音:
- jī huì zhǔ yì
- 成語解釋:
- 利用機會或情況的技巧、策略或實踐,特別是很少顧及原則或最后結果
- 成語出處:
- 毛澤東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這種空洞的唯心的政治估量和工作指導,是不是要產生機會主義錯誤,或者盲動主義錯誤呢?”
-
960
九九歸一
- 成語拼音:
- jiǔ jiǔ guī yī
- 成語解釋:
- 繞了不少圈子,最后又還了原。
- 成語出處:
- 秦兆陽《回答》:“我這個糟老頭子撿點破爛,雖說有點霸道,九九歸一,也是生活逼的。”
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