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741

    格高意遠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é gāo yì y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文章的格調高雅,含意深遠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王禹偁《送丁謂序》:“去年得富春生孫何文數十篇,格高意遠,大得六經旨趣。”
    742

    灌瓜之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àn guā zh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灌:澆灌;惠:恩惠。比喻以德報怨,不因小事而引起糾紛
    成語出處:
    743

    攻乎異端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ng hū yì du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乎:等同于介詞“于”;異端:有別于正統思想的教義或主張。指鉆研儒家以外的主張或指對異端的指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為政》:“子曰:‘攻乎異端,斯害也已。’”
    744

    改節易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i jié yì c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變原來的操行和志向。多指喪失應當堅守的節操;也指去惡為善。同“改操易節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歸有光《上王都御史書》:“故以為人之賢不肖有定,而古之知人者,決于一見,而終其身不易。彼有改節易操者,必其始非本性,有矯而為之者。”
    745

    割據一方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ē jù yī f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憑借武力割占一個地區,與中央政權對立。亦作“各霸一方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1卷:“方今朝政顛倒,宦官弄權,官家威令不行,天下英雄皆有割據一方之意。”
    746

    更進一竿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èng jìn yī gā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更:再,又;竿:竹竿。又前進了一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十:“師示一偈曰:‘百丈竿頭不動人,雖然得入未為真,百尺竿頭須進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’”
    747

    觀今宜鑒古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 jīn yì jiàn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宜:應該;鑒:鏡子。觀察當今的社會,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增廣賢文》:“觀今宜鑒古,無古不成今。”
    748

    古今一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jīn yī ku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揆:尺度,準則。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,情況相同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·魏·吳質《在元城與魏太子箋》:“古今一揆,先后不貿。”
    749

    冠絕一時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àn jué yī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冠絕:遙遙領先,位居第一。形容在某一時期內超出同輩,首屈一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劉聰載記》:“十王習擊刺,猿臂善射,彎弓三百斤,膂力驍捷,冠絕一時。”
    750

    古今一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ǔ jīn yī z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轍:車輪碾過的痕跡。指某事物從古到今沒有改變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姚華《曲海一勺·述旨第一》:“立言者騖高,讀書者好奇,與其詹詹,毋寧炎炎,古今一轍,顛撲不破。”
    751

    改柯易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i kē yì ji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枝葉凋敗。比喻人品蛻變。同“改柯易葉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盤《與李仲休》:“凡立身行己,利物濟人,皆吾本分內事,即使磨蝎終身,必不改柯易節。”
    752

    功虧一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ōng kuī yī k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(筑九仞高的土山)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沒有完成。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點而沒有成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旅獒》:“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。”
    753

    改柯易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i kē yì yè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枝葉凋敗。比喻人品蛻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禮器》:“其在人也,如竹箭之有筠也,如松柏之有心也;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,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。”
    754

    冠履倒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 lǚ dào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上下位置顛倒,尊卑不分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觀漢記 楊賜傳》:“亡損溝壑,不見逮及,冠履倒易,陵谷代處。”
    755

    桂林一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ì lín yī z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。原為晉時郤詵的自謙語。后稱譽人才學出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郤詵傳》:“累遷雍州刺史。武帝于東堂會送,問詵曰:‘卿自以為何如?’詵對曰:‘臣舉賢良對策,為天下第一,猶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
    756

    桂林一枝,昆山片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ì lín yī zhī,kūn shān pià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昆山:昆岡,古代產玉的地方。桂花林中的一枝花,昆山中的一塊玉。比喻科舉考試中的出類拔萃的佼佼者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·郤詵傳》:“累遷雍州刺史。武帝于東堂會送,問詵曰:‘卿自以為何如?’詵對曰:‘臣舉賢良對策,為天下第一,猶桂林之一枝,昆山之片玉。’”
    757

    官僚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uān liáo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只發號施令而不考虛實際問題的工作作風,即當官作老爺的工作作風和領導作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
    758

    干名犯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àn míng fàn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干犯名教和道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調美》:“誰想不前不后,剛剛是太老爺的同年。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。這樣干名犯義的事,如何做得!”
    759

    顧名思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ù míng sī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顧:看;名:指人或事物的稱呼;義:意義;含義。看到名稱就可聯想到它的含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王昶傳》:“故以玄默沖虛為名,欲使汝曹顧名思義,不敢違越也。”
    760

    改名易姓

    成語拼音:
    gǎi míng yì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改換原來的姓名。多指為了隱瞞原來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換姓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余繼登《典故紀聞》卷十三:“其后往往私創庵院,濫將無籍之徒收充,亦有逃軍囚匠改名易姓,削發頂冠,人莫之識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