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yi的成語 (4352個)

    501

    低情曲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qíng q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對不住,不得已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關漢卿《單刀會》第四折:“今日魯肅低情曲意,暫取荊州,以為救民之急;待倉廩豐盈,然后再獻與將軍掌領。”
    502

    大仁大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rén dà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為人寬厚,尊崇仁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四十三回:“至于劉琮降(曹)操,豫州(劉備)實不知;且又忍乘亂奪同宗之基業,此真大仁大義也。”
    503

    蹈仁履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o rén lǚ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遵循仁義之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兒女英雄傳》第三六回:“論安老爺這個人蹈仁履義,折矩周規,不得不謂之醇儒。”
    504

    蕩然無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ng rán wú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議碑碣詞賦》:“著誠去偽,小疵小弊,蕩然無遺矣。”
    505

    低人一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ī rén yī dě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別人低一個等級
    成語出處:
   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一卷:“在這個家庭中,他從小就處于‘低人一等’的地位!”
    506

    蕩然一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ng rán yī kō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蕩:洗滌;蕩然:干凈的樣子。全都毀壞,消失盡凈。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或毀壞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楊偕傳》:“且州之四面,屬羌遭賊驅脅,蕩然一空,止存孤壘,猶四肢盡廢,首面心腹獨存也。”
    507

    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shū bǎi biàn,qí yì zì x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:顯現。讀書上百遍,書意自然領會。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王肅傳》:“人有從學者,遇不肯教,而云:‘必當先讀百遍’,言‘讀書百遍而義自見。’”
    508

    東市朝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ōng shì cháo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漢景帝時,御史大夫晁錯被讒,“衣朝衣斬東市。”事見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、《漢書·晁錯傳》。后因以“東市朝衣”為朝臣被殺之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吳王濞列傳》、《漢書·晁錯傳》載:漢景帝時,御史大夫晁錯被讒,“衣朝衣斬東市。”
    509

    大事去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shì qù y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去:失去。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。多指政權喪失,國家滅亡等大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荀悅《漢紀·高祖紀》:“誠用此計,大事去矣。” 北周·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大事去矣,人之云亡。”
    510

    斷事以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uàn shì yǐ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斷:判斷;理:道理。根據道理來判斷事情的是非曲直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齊·管仲《管子·版法解》:“陳義設法,斷事以理。”
    511

    大勢已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shì yǐ q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大勢:指有利的局勢。有利的形勢已經失去;前途沒有希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朱熹《朱子語類》:“程子說天命之改,莫是大勢已去。”
    512

    大事已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shì yǐ r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成語出處:
    513

    遁世遺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ùn shì yí ró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避世隱居而拋棄榮華富貴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慧遠《答何鎮南書》:“是故遁世遺榮,反俗而動。”
    514

    獨善一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shàn yī sh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獨善其身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新制布裘》詩:“丈夫貴兼濟,豈獨善一身?”
    515

    獨樹一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shù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單獨打起一面旗號。比喻風格新奇;自成一家。也比喻自立門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》:“所以能獨樹一幟者,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。”
    516

    獨豎一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ú shù yī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同“獨樹一幟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:“所以能獨豎一幟者,正為不襲盛唐窠臼也。”
    517

    黨同妒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ng tóng dù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黨同伐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張說《府君墓志銘》:“君以律有違經背禮,著《妨難》十九篇,書奏,帝下有司而刪定之;官黨同妒異,竟寢其議。”
    518

    黨同伐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ǎng tóng fá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黨:原同“儻”;指偏袒;現在也指結伙;伐:攻擊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見相同的人;排斥、攻擊跟自己意見不同的人。泛指社會上成幫結派相互斗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黨錮傳序》:“自武帝以后,崇尚儒學,至有石渠分爭之論,黨同伐異之說,守文之徒,盛于時矣。”
    519

    點頭會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iǎn tóu huì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形容機靈乖覺。②表示允可、贊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水滸傳》第七二回:“柴進喚燕青,附耳低言:‘你與我如此如此。’燕青是個點頭會意的人,不必細問,火急下樓。”
    520

    大同小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dà tóng xiǎo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異:差異。大體相同;稍有差異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莊周《莊子 天下》:“大同而與小同異,此之謂小同異;萬物畢同畢異,此之謂大同異。”
    * yi成語,yi的成語,帶yi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