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ng的成語 (1242個)

    861

    杏腮桃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ìng sāi táo l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杏臉桃腮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辛棄疾《西江月·賦丹桂》詞:“杏腮桃臉費鉛華,終慣秋蟾影下。”
    862

    腥手污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g shǒu wū jiǎ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腥:弄臟;污:污染。指污染了手腳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52回:“你這伙反賊,快早早下馬受縛,省得我腥手污腳!”
    863

    行所無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uǒ wú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行:行動。行動上好像沒有事情發生似的。形容臨危不懼,態度鎮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47回:“‘我不怕!他要告,先拿他們辦了再說……’萬太尊說罷,行所無事。”
    864

    興師問罪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īng shī wèn z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宣布對方罪狀;發兵討伐。形容群起而嚴厲斥責對方的過失。興、動:發動;師:軍隊;眾:大隊人馬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沈括《夢溪筆談》:“元昊乃改元,制衣冠禮樂,下令國中,悉用蕃書、胡禮,自稱大夏。朝廷興師問罪。”
    865

    習俗移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 sú yí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習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 齊 晏嬰《晏子春秋 雜上》:“晏聞:汩常移質,習俗移性。”
    866

    修身養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ū shēn yǎng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陶冶身心,涵養德性,陶冶心性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姜振名《永慶升平前傳》第25回:“喝了一碗茶,把碗往地下一扔,說:‘可不必生氣,出家人修身養性。’”
    867

    行思坐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ī zuò ch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行思坐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蒲松齡《聊齋志異·青娥》:“生行思坐籌,無以為計。”
    868

    形勝之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èng zhī d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勝:地理形勢優越。指地勢優越的區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世民《冊高士廉改封申國公文》:“形勝之地,允屬勛賢。”
    869

    形勝之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èng zhī g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勝:地理形勢優越。指地勢優越的國家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高祖本紀》:“秦形勝之國,帶河山之險,縣險千里,持戟百萬。”
    870

    行尸走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ī zǒu g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行尸走肉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60卷:“枯木不復生,其牙葉縱遇陽和之春,長為陰冥下鬼,畢于朽腐,可謂愍嗟,雖位極人臣,皆行尸走骨矣。”
    871

    行尸走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ī zǒu r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動腦筋;不起作用;糊里糊涂過日子的人。行尸:會走動的尸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王嘉《拾遺記 后漢》:“夫人好學,雖死若存;不學者,雖存,謂之行尸走肉耳。”
    872

    形勢之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ì zhī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勢:指人事上強弱之勢,指人際關系。指官員升遷的道路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韓愈《送李愿歸盤谷序》:“伺候于公卿之門,奔走于形勢之途。”
    873

    行思坐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ī zuò xi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不停地思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袁去華《金蕉葉》:“行思坐憶,知他是,怎生過日。”
    874

    形式主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hì zhǔ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給予形而上學的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種哲學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反對本本主義》:“這種單純建立在‘上級’觀念上的形式主義的態度是很不對的。”
    875

    行思坐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sī zuò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走著坐著都在想。形容時刻在思考著或懷念著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袁去華《金蕉葉》:“行思坐憶,知他是,怎生過日。”
    876

    熏陶成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ūn táo chéng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熏陶:感化,培養;性:習慣。經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種習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宋史·程頤傳》:“今夫人民善教其子弟者,亦必延名德之士,使與之處,以熏陶成性。”
    877

    行同狗豨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tóng gǒu y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豨:豬。人的行為丑惡,如同豬狗一樣。形容人的行為卑鄙惡劣到了極點。亦作“行如禽獸”、“行若狗彘”、“行同犬彘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墨翟《墨子·耕柱》:“傷矣哉!言稱于湯文,行則譬于狗豨,傷矣哉!”
    878

    行同狗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tóng gǒu z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指人無恥,行為和豬狗一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·賈誼《治安策》:“故此一豫讓也,反君事仇,行若狗彘,已而抗節致忠,行出乎列士,人主使然也。”
    879

    行同能偶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tóng néng 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品行相同,才能相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:“諸侯歲貢少學之異者于天子,學于大學,命曰造士。行同能偶,則別之以射,然后爵命焉。”
    880

    刑天爭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ng tiān zhēng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刑天:神話人物。刑天同天帝爭奪神位。比喻大無畏的精神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山海經·海外西經》:“刑天與帝至此爭神。帝斷其首,葬之常羊之山。”
    * xing成語,xing的成語,帶xi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