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ng的成語 (1242個)

    461

    明刑弼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xíng bì ji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弼:輔助。用刑法曉喻人民,使人們都知法、畏法而守法,以達到教化所不能收到的效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尚書 大禹漠》:“汝作士,明于五刑,以弼五教,期于予治。”
    462

    明刑不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xíng bù l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刑罰嚴明,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商君書·賞刑》:“故禁奸止過,莫若重刑;刑重而必得,則民不敢試,故國無刑民。國無刑民,故曰:‘明刑不戮。’”
    463

    木形灰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xíng huī x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:形體。比喻不受外物干擾,意志堅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白居易《答戶部崔侍郎書》:“又或杜門隱己,塊然自居,木形灰心,動逾旬月。”
    464

    明心見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xīn jiàn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佛教語。謂屏棄世俗一切雜念,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(即佛性)。②指率真地表現心性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80回:“卻說三藏坐在林中,明心見性,諷念那《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》,忽聽得嚶嚶的叫聲‘救人’。”
    465

    磨形煉性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ó xíng liàn x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鍛煉身心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漁《慎鸞交·情訪》:“使我規避不得,只得用些磨形煉性之法,做一個老頭陀去對付他。”
    466

    目下十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ù xià shí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看書速度極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京本通俗小說·拗相公》:“一個首相姓王名安石,臨川人也。此人目下十行,書窮萬卷。”
    467

    冥行擿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xíng zhì z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冥:昏暗;冥行:夜間行路;擿:點;埴:地。夜間摸黑走路,如同盲人拿著手杖點地而行。比喻研求學問,不識門徑,暗中探索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揚雄《法言 修身》:“擿埴索涂,冥行而已矣。”
    468

    明正典刑

    成語拼音:
    míng zhèng diǎ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明:表明;正:治罪;典刑:法律。依照法律處以極刑。舊時多用于處決犯人的公文或布告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呂頤浩《辭免赴召乞納節致仕札子》:“如是托疾,自當明正典刑;如委實抱病,伏望天慈,放臣閑退。”
    469

    逆耳利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ěr lì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忠言逆耳利于行。謂忠誠正直的話雖然不順耳,但有益于行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王晙傳》:“臣蒙天澤,叨居重鎮,逆耳利行,敢不盡言。”
    470

    匿跡潛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jì qiá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匿:隱藏起來,不讓人知道;潛:隱藏。躲藏起來,不露形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黑旋風》第一折:“我只是吞聲忍氣,匿跡潛形。”
    471

    匿跡隱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jì yǐn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隱:隱藏。隱藏形跡,不使人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 高文秀《黑旋風》第一折:“那廝口內頑涎望著我面上零,再不和他親折征,我只是吞聲忍氣,匿跡潛形。”
    472

    鳥面鵠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miàn hú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由于饑餓而身體軟弱,面容枯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司馬光《資治通鑒 梁簡文帝大寶元年》:“死者蔽野。富室無食,皆鳥面鵠形。”
    473

    逆施倒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shī dǎo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逆行倒施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臨時大總統告各友邦書》:“逆施倒行,以迄于今。”
    474

    鳥獸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iǎo shòu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像飛禽走獸一樣的行為。比喻亂倫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禮·夏官·大司馬》:“外內亂,鳥獸行,則滅之。”
    475

    逆水行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shuǐ xíng zhōu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逆著水流行船。比喻在前進道路上要克服重重困難;也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 門外文談》:“即使目下還有點逆水行舟,也只好拉纖。”
    476

    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shuǐ xíng zhōu,bù jìn zé tu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逆:倒,反。比喻學習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難,努力向前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懷念劉少奇同志·片斷回憶寄深情》:“他常對工作人員說,學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。”
    477

    逆天而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tiān ér x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逆:違背。違背天意做事。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律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102回:“今孔明自負才智,逆天而行,乃自取敗亡也。”
    478

    逆天行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tiān xíng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逆:違背。違背天意做事。比喻違背客觀形勢或規律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無名氏《延安府》第二折:“逆天行事的無徒子,怎與皇家做柱石。”
    479

    內省不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èi xǐng bù ji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自我反省,內心并不感到慚愧不安,即沒有做有愧于心的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內省不疚,夫何憂何懼?”
    480

    逆行倒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nì xíng dǎo sh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倒行逆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·宋·無名氏《移答魏安南平南府》:“強者為雄,斯則棄德任力,逆行倒施,有一于此。”
    * xing成語,xing的成語,帶xi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