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ang的成語 (1085個)
-
341
龍飛鳳翔
- 成語拼音:
- lóng fēi fèng xiáng
- 成語解釋:
- ①謂帝王的興起。②比喻仕途得意,飛黃騰達。
- 成語出處:
- 三國·魏·吳質《答文帝箋》:“曹烈、曹丹,加以公室支庶,骨肉舊恩,其龍飛鳳翔,實其分也。”
-
342
兩瞽相扶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gǔ xiāng fú
- 成語解釋:
- 兩個瞎子互相攙扶。比喻彼此都得不到幫助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韓嬰《韓詩外傳》卷五:“兩瞽相扶,不傷墻木,不陷井穽,則其幸也。”
-
343
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guó xiāng zhàn,bù zhǎn lái shǐ
- 成語解釋:
- 指作戰雙方不能殺來往的使者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69回:“自古‘兩國相戰,不斬來使’。于禮不當。”
-
344
癩蛤蟆想吃天鵝肉
- 成語拼音:
- lài há mɑ xiǎng chī tiān é ròu
- 成語解釋:
- 地面上爬著的癩蛤蟆想吃在天上飛翔的天鵝。比喻癡心妄想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101回:“我直恁這般呆!癩蛤蟆怎想吃天鵝肉!”
-
345
兩虎相斗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hǔ xiāng dò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。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蟲;人者,甘餌。今兩虎諍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
-
346
兩虎相斗,必有一傷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hǔ xiāng dòu,bì yǒu yī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斗:爭斗。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秦策二》:“虎者,戾蟲;人者,甘餌。今兩虎爭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
-
347
利害相關
- 成語拼音:
- lì hài xiāng guān
- 成語解釋:
- 指有密切的利害關系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周禮·夏宮·職方氏》:“周知其利害。”
-
348
兩虎相爭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
- 成語解釋:
- 兩只老虎相互爭斗。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相搏斗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戰國策 秦策二》:“今兩虎諍人而斗,小者必死,大者必傷。”《史記 春申君列傳》:“天下莫強于秦楚,今聞大王欲伐楚,此猶兩虎相與斗。”〖示例〗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,我想~,必有一傷。 ★明 徐元《八義記 張維評話》
-
349
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
- 成語拼音:
-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,bì yǒu yī shā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兩個強者互相搏斗,必然有一方要遭嚴重損害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徐元《八義記·張維評話》:“我相公官至下大夫,不知為何,近日只要與上大夫趙正卿爭朝,我想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。”
-
350
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
- 成語拼音:
- lù jiàn bù píng,bá dāo xiāng jiù
- 成語解釋:
-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宣鼎《夜雨秋燈錄續集·金竹寺》:“路見不平,拔刀相救。佛菩薩賞其義俠,故遠導幻影以生之。”
-
351
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
- 成語拼音:
- lù jiàn bù píng,bá dāo xiāng zhù
- 成語解釋:
-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
- 成語出處:
- 元 楊顯之《酷寒亭》楔子:“這個是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,則是誤傷人命。”
-
352
路見不平,拔劍相為
- 成語拼音:
- lù jiàn bù píng,bá jiàn xiāng wéi
- 成語解釋:
-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
- 成語出處:
- 宋·釋普濟《五燈會元·天寧卓禪師法嗣》:“育王被人推倒了,也還有路見不平,拔劍相為底么。”
-
353
路見不平,拔劍相助
- 成語拼音:
- lù jiàn bù píng,bá jiàn xiāng zhù
- 成語解釋:
- 在路上遇見不平的事,就挺身而出干涉,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。形容人見義勇為
- 成語出處:
- 明·洪楩《楊溫攔路虎傳》:“今見將軍,乃是我恩人,卻在此被劫,自當效力相助!路見不平,拔劍相助。”
-
354
連街倒巷
- 成語拼音:
- lián jiē dǎo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猶言滿街傾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八九回:“當時百姓連街倒巷,皆怨商君。”
-
355
流落他鄉
- 成語拼音:
- liú luò tā xiāng
- 成語解釋:
- 他鄉:不是自己的故鄉;外地。被迫離開家鄉;漂泊在外地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:“舍父逃走,流落他鄉,撞東磕西,苦哉,阿彌陀佛。”
-
356
鄰里鄉黨
- 成語拼音:
- lín lǐ xiāng dǎng
- 成語解釋:
- 周制1鄰=5家,1里=5鄰,1黨=500家,1鄉=12500家。泛稱一鄉的人
- 成語出處:
-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雍世》:“毋!以與你鄰里鄉黨乎!”
-
357
柳陌花巷
- 成語拼音:
- liǔ mò huā xiàng
- 成語解釋:
- 陌:街道。指游樂的地方。也指妓院
- 成語出處:
-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21回:“柳陌花巷快樂一輩子也是死,執固板樣拘束一輩子也是死。”
-
358
梁孟相敬
- 成語拼音:
- liáng mèng xiāng jìn
- 成語解釋:
- 原指東漢時期梁鴻與妻子孟光相互敬愛。后泛指夫婦相敬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后漢書·梁鴻傳》:“每歸,妻為具食,不敢于鴻前仰視,舉案齊眉。伯通察而異之,曰:‘彼傭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
-
359
老死不相往來
- 成語拼音:
-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
- 成語解釋:
- 指彼此不聯系,不交流情況。
- 成語出處:
- 先秦 李耳《老子》:“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,不相往來。”
-
360
勞師糜餉
- 成語拼音:
- láo shī mí xiǎng
- 成語解釋:
- 謂徒勞兵力,空費軍餉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葉廷琯《鷗陂漁話·潘吳二家論楊嗣昌詩》:“按嗣昌小有才,思宗任之頗專且久,而勞師糜餉,辦賊迄無成功。”
* xiang成語,xiang的成語,帶xiang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