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a的成語 (734個)

    161

    虎兕出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ǔ sì chū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兕:犀牛一類的野獸。柙:關獸的木籠。虎、兕從木籠中逃出。比喻惡人逃脫或作事不盡責,主管者應負責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季氏》:“虎兕出于柙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”
    162

    滑天下之大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á tiān xià zhī dà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(帶諷刺意味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花邊文學 小品文的生機》:“不但唱工,單是黑頭涎臉扮丑腳,丑腳挺胸學黑頭,戲場上只見白鼻子的和黑臉孔的丑腳多起來,也就滑天下之大稽。”
    163

    含瑕積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n xiá jī gò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蒙受恥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唐順之《與郭似庵巡按書》:“況仆含瑕積垢以此終世,惟應躬耕灌園,矢溝壑之志,保桑榆之路,補東隅之失,庶幾不詒田夫野人訕笑。”
    164

    花下曬裈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uā xià shài k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裈:有襠褲子。在鮮花下曬褲子。比喻不文雅,煞風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商隱《雜纂·殺風景》:“花下曬裈。”
    165

    豪俠尚義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áo xiá shàng y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尚:崇尚。為人豪爽勇敢,崇尚義氣
    成語出處:
    孫中山《心理建設》第八章:“于同學中物識鄭士良號弼臣者,其為人豪俠尚義。”
    166

    橫行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éng xíng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橫行:縱橫馳騁,毫無阻擋。形容遍行天下,有受阻礙。亦形容東征西戰,到處稱強,沒有敵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荀子·修身》:“體恭敬而心忠信,術禮義而情愛人,橫行天下,雖困四夷,人莫不貴。”
    167

    好整以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hào zhěng yǐ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整:嚴整;暇:不急迫。形容既嚴整,又從容。也指事情雖多,仍舊從容不迫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日臣之使于楚也,子重問晉國之勇。臣對曰:‘好以眾整。’曰:‘又何如?’臣對曰:‘好以暇。’”
    168

    饑不暇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bù xiá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肚子餓了也沒空吃飯。形容全神貫注地忙于事務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葛洪《神仙傳·陰長生》:“饑不暇食,思不敢歸,勞不敢息。”
    169

    急不暇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bù xiá z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蔡東藩《民國通俗演義》第八回:“三人急不暇擇,從竇中魚貫而出,外面正是一條逼狹的胡同,還靜悄悄的沒人阻住。”
    170

    雞肥不下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ī féi bù xià d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條件太好了反而做不出成績
    成語出處:
    171

    捐忿棄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uān fèn qì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忿:怨恨。瑕:玉上的斑痕裂紋,比喻舊有的嫌隙。拋棄怨恨和嫌隙。指重歸于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軾《擬侯公說項羽辭》:“孤亦愿自今之日與君王捐忿棄瑕,繼平昔之歡。”
    172

    救過不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ù guò bù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救過不贍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舜欽《上三司副使段公書》:“符檄督責,終日憔悴,而救過不暇,惘然自疑。”
    173

    據高臨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ù gāo lí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憑借高處俯控低處,指憑仗優勢地位足以控制別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 邊防一》:“蓋有土壘,則據高臨下,敵必不克驟攻。”
    174

    居高臨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 gāo lí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居:處在;臨:面對。處于高處;俯視下方。形容處于有利的地勢、地位。也比喻高高在上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齊 魏收《魏書 財安王》:“繳山立柵,分為數處,居高臨下,隔水為營。”
    175

    舉國上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ǔ guó shàng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舉:全。全國上上下下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管子傳》第六章第一節:“茍且偷惰,習焉成風,舉國上下,頹然以暮氣充塞之。”
    176

    甲冠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ǎ guàn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甲冠:第一。稱雄天下。形容人或事物十分突出,無與倫比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177

    江河日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āng hé rì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日:一天天;下:低處。江河一天天流向低處;比喻事物日益衰落或局勢越來越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顧炎武《答徐甥公肅書》:“昊天不吊,大命忽焉,山岳崩頹,江河日下,三風不儆,六逆彌臻。”
    178

    久居人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jū ré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現指處境或職務長期處于他人之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一回:“隱士聽了,大叫:“妙極!弟每時謂兄必必非久居人下者,……。”
    179

    疾雷不暇掩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事情或動作來得突然,使人來不及防備。同“疾雷不及掩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 傅玄《傅子 闕題》:“我欲戰而彼不欲戰者,我鼓而進之若山崩河溢,當其沖者摧,值其鋒者破,所謂疾雷不暇掩耳,則又誰御之。”
    180

    軍臨城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ūn lín chéng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敵軍已來到自己的城墻下面。比喻情勢十分危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戰國策 齊策二》:“齊必舉兵伐梁,梁、齊之兵連于城下不能去,王以其間伐韓。”
    * xia成語,xia的成語,帶xia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