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a的成語 (734個)

    201

    敬賢下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ng xián xià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尊敬賢者,屈身交接士人。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谷永傳》:“敬賢下士,樂善不倦。”
    202

    抉瑕掩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ué xiá yǎn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瑕:玉上的斑點;瑜:玉石的光彩。故意挑剔玉上的斑點,埋沒它的光彩。比喻刻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和短處,而抹煞其優點和長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嚴郢《駁議呂諲》:“今太常議荊南之政詳矣……乃抉瑕掩瑜之論,非中適之言也。”
    203

    抉瑕摘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ué xiá zhāi xì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刻意挑剔缺點毛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東觀漢記·陳元傳》:“抉瑕摘釁,掩其宏美。”
    204

    接應不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ē yìng bù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暇:空閑。指美景繁多,來不及觀賞。后多形容來人或事情太多,應付不過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汝珍《鏡花緣》第85回:“普席又要吃酒,未免令人接應不暇了。”
    205

    九原之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ǔ yuán zhī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九原:山名,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墓地,泛指墓地。死后埋葬尸體的地方,即在陰間
    成語出處:
    蘇雪林《玉溪詩謎·引論》:“我們既不能起義山于九原之下而問之,只好付之缺疑了。”
    206

    既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ì zài ǎi yán xià,zěn gǎn bù dī tó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既:已經,已然;檐:屋檐。比喻在強大的壓力之下,不得不向對方屈服。指依附或有求于人,只得委曲求全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28回:“‘這是既在矮檐下,怎敢不低頭。’三藏只得雙手合著與他見個禮。”
    207

    降尊臨卑,屈高就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iàng zūn lín bēi,qū gāo jiù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降:降低;臨:面臨;卑:低微。指地位高的人放下架子與地位低的人交往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石子章《竹塢聽琴》第二折:“多謝也降尊臨卑,屈高就下。”
    208

    急轉直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jí zhuǎn zhí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急:突然;轉:轉變。形容形勢、情況等。突然轉變;并且立刻順勢發展下去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茅盾《子夜》十七:“伯韜!時局到底怎樣,各人各有看法!也許會急轉直下。”
    209

    困勉下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ùn miǎn xià xu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克服困難才能求得知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鄭燮《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》:“雖生知安行之圣,不廢困勉下學之功也。”
    210

    看人下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àn rén xià cà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對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李云德《沸騰的群山》:“因為你們不了解情況,有限的材料不能按輕重緩急去分配,而是感情用事,看人下菜。”
    211

    開柙出虎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āi xiá chū 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柙:關猛獸的木籠。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。后多比喻放縱壞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季氏》:“孔子曰:‘……虎兕出于柙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’”
    212

    胯下蒲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 xià pú f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蒲伏:通“匍伏”,指伏地爬行。指漢朝韓信年少時有胯下之辱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秦觀《人材》:“將如韓信而有胯下蒲伏之辱。”
    213

    瞰瑕伺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àn xiá sì x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窺伺對方空隙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薛福成《論不勤遠略之誤》:“各國莫不欲奪我所不爭,乘我所不備,瞰瑕伺隙,事端遂百出而不窮。”
    214

    鄶下無譏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i xià wú j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后以“鄶下無譏”言其微不足道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吳公子札來聘……為之歌《陳》,曰‘國無主,其能久乎!’自《鄶》以下無譏焉。”杜預注:“《鄶》第十三,《曹》第十四。言季子聞此二國歌,不復譏論之,以其微也。”
    215

    胯下之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kuà xià zhī r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胯下:兩條腿之間。從胯下爬過的恥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:“淮陰屠中有侮信者,曰:‘若雖長大,好帶刀劍,中情怯耳。’眾辱之曰:‘信能死,刺我,不能死,出我胯下。’于是信孰視之,俛出胯下,蒲伏。一市人皆笑信,以為怯。”
    216

    拉不下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ā bù xià li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礙于情面,不能拒絕或不便開口
    成語出處:
   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我表示拉不下臉,只好隨他們去抄,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。”
    217

    浪跡天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àng jì tiān xià
    成語解釋:
    浪跡:到處流浪。到處流浪,足跡遍天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李楙《野客叢書 李白事說者不一》:“為同列者所謗,詔令歸山,遂浪跡天下。”
    218

    落井下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ò jǐng xià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見別人落在井里;還往井下丟石頭。比喻乘人之危;加以打擊、陷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一旦臨小利害,僅如毛發比,反眼若不相識,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
    219

    落阱下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uò jǐng xià sh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乘人有危難時加以陷害。同“落井下石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韓愈《柳子厚墓志銘》:“一旦臨小利害,僅如毛發比,反眼若不相識;落陷阱,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,又下石焉者,皆是也。”
    220

    拉人下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lā rén xià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拉別人干壞事
    成語出處:
    錢寧《圣人》第26章:“他認為,陽虎誘之于利祿,手法不夠精細。拉人下水,先要尋其短處。”
    * xia成語,xia的成語,帶xia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