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xia的成語 (734個)

    521

    下不了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ù le t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人前受窘
    成語出處:
    張恨水《夜深沉》第15回:“她要是不睬你,你惱她,她下不了臺。”
    522

    下不來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ù lái t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在人前受窘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107回:“若說外頭好看,里頭空虛,是我早知道的了,只是‘居移氣,養移體’,一時下不來臺就是了。”
    523

    下筆千言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ǐ qiān y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千言:長篇大論。一動筆就寫成上千言的文章。形容文思敏捷;寫作迅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曾鞏《送豐稷》:“讀書一見若經誦,下筆千言能立成。”
    524

    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ǐ qiān yán,lí tí wàn l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寫了一大篇文章,但沒有接觸到主題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
    525

    下筆如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ǐ rú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寫起文章來,文思奔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文思敏捷,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很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 陸贄傳》:“其于議論應對,明練理體,敷陳剖判,下筆如神,當時名流,無不推挹。”
    526

    下筆如有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ǐ rú yǒu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寫文章下筆時如有神力相助。形容善于寫文章或文章寫得好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杜甫《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》:“讀書破萬卷,下筆如有神。”
    527

    尋弊索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ún bì suǒ xiá
    成語解釋:
    猶言吹毛求疵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補遺·內閣·江陵議分祀天地》:“江陵身后,攻之者尋弊索瑕,以功為罪。”
    528

    下不為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ù wéi l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例:先例。下一次不能以這次為例子照樣做。指只通融或寬恕這一次;以后不允許再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余繼登《曲故紀聞》:“疏聞,英宗謂吏部臣曰:‘此人子之至情,予以移封,后不為例。”
    529

    蝦兵蟹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ā bīng xiè ji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古代神怪小說里海龍王手下的兵將。比喻敵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嘍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 吳承恩《西游記》:“東海龍王敖廣急忙起身,與龍子龍孫、蝦兵蟹將出宮。”
    530

    席不暇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 bù xiá nuǎ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暇:空閑。連坐席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。形容很忙;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德行》:“武王式商容之閭,席不暇暖,吾之禮賢,有何不可?”
    531

    席不暇溫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í bù xiá wē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席:坐席;暇:空閑。連座席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。形容很忙,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白孤劍誰托,悲歌自憐,迫于恓惶,席不暇暖。”
    532

    下筆有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ǐ yǒu sh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寫起文章來,文思泉涌,如有神力。形容才思敏捷,文章寫得又快又好。亦作“下筆如神”、“下筆如有神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王勃《綿州北亭公宴序》:“五際飛文,想群眾之不讓;一言留贈,知下筆之有神。”
    533

    瑕不掩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 bù yǎn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瑕:玉上的斑點;瑜:玉的光彩。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;缺點是次要的;優點是主要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 戴圣《禮記 聘義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    534

    瑕不掩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 bù yǎn y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瑕:玉上的斑點。比喻缺點掩蓋不了優點,缺點是次要的,優點是主要的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邵博《聞見后錄》第四卷:“惜哉仲淹,壽不永乎,非不廢是,瑕不掩玉。”
    535

    瑕不揜瑜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á bù yǒu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瑕不掩瑜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聘義》:“瑕不揜瑜,瑜不揜瑕,忠也。”
    536

    下坂走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bǎn zǒu wán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在山坡上往下滾彈丸。比喻順勢無阻,敏捷而無停滯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漢 荀悅《漢紀 高祖紀一》:“則邊城皆喜,相率而降,此由以下阪而走丸也。”
    537

    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,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認為有知識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毛澤東《實踐論》:“‘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’,在技術不發達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話,在技術發達的現代雖然可以實現這句話,……”
    538

    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,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吳趼人《俏皮話·驢辯》:“然則秀才們,看得兩卷書,何以便要說:‘秀才不出門,能知天下事。’”
    539

    秀才不出門,而知天下事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,ér zhī tiān xià shì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秀才:指儒生。指有知識的人待在家里,也能知曉天下的事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魯迅《諺語》:“古之秀才,自以為無所不曉,于是有‘秀才不出門,而知天下事’這自負的漫天大謊。”
    540

    夏蟲不可言冰

    成語拼音:
    xià chóng bù kě yán b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能和生長在夏天的蟲談論冰。比喻時間局限人的見識。也比喻人的見識短淺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十回:“夏蟲不可言冰,蟪蛄不知春秋。”
    * xia成語,xia的成語,帶xia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