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wang的成語 (808個)

    781

    這山望著那山高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 shān wàng zhe nà shān gāo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對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環境不滿意,老認為別的工作、別的環境更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開先《詞謔》引劉天民曲:“今日不知明日事,這山望著那山高。”
    782

    眾所瞻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suǒ zhān wà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瞻望:仰望。大家所仰望的。形容為大家所敬仰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蔡襄《答趙內翰書》:“足下語論,眾所瞻望。”
    783

    自投羅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tóu luó wǎ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自己進入圈套。也比喻自己找死或自己上當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三國 魏 曹植《野田黃雀行》:“不見籬間雀,見鷂自投羅。”
    784

    自投網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tóu wǎng luó
    成語解釋:
    投:進入。比喻自己進入圈套送死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唐懿宗咸通九年》:“丈夫與其自投網羅,為天下笑,曷若相與戮力同心,赴蹈湯火,豈徒脫禍,兼富貴可求。”
    785

    蛛網塵埃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wǎng chén āi
    成語解釋:
    掛著的蜘蛛網,堆積的灰塵。形容生活窘困
    成語出處:
    786

    蛛網塵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wǎng chén fē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居室、器物等長期封存而無人過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袁枚《隨園詩話補遺》卷三:“余錄其《浪淘沙》云:‘春到鳳城中,游運方通,閑來指點過橋東。記得當時心醉處,蛛網塵封。’”
    787

    彰往察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wǎng chá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彰:明顯、顯著。指記載往事不使埋沒,好據以考察未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夫《易》彰往而察來,而微顯闡幽,開而當名辨物,正言斷辭,則備矣。”
    788

    重望高名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gāo m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擁有崇高的名望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沈德符《野獲編·吏部一·臺省互改》:“唯顧涇陽憲臣以銓郎救辛總憲外謫,后再入吏部,最為創見,然重望高名,終不得志而去。”
    789

    知往鑒今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ī wǎng jiàn jīn
    成語解釋:
    鑒:借鑒。了解過去作為今天的借鑒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無名氏《太平宴》第一折:“知往鑒今,驅曹蕩吳,非同小可也。”
    790

    彰往考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wǎng kǎo l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謂彰明往事,考察未來。語本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夫《易》彰往而察來,而微顯闡幽。”孔穎達疏:“往事必載,是彰往也;來事豫占,是察來也。”高亨注:“彰往,表明往事也。察來,觀察來事也。”
    成語出處:
    語本《易·系辭下》:“夫《易》彰往而察來,而微顯闡幽。”孔穎達疏:“往事必載,是彰往也;來事豫占,是察來也。”高亨注:“彰往,表明往事也。察來,觀察來事也。”
    791

    張王李趙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wáng lǐ zhào
    成語解釋:
    ①四大姓氏。②四者皆最常見的姓,連用泛指一般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梁書·儒林傳·范縝》:“亦可張甲之情,寄王乙之軀,李丙之性,托趙丁之體。”
    792

    招亡納叛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wáng nà p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招引接納敵方叛逃的人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司馬光《資治通鑒·高帝五年》:“高祖起豐、沛以來,罔羅豪桀,招亡納叛,亦已多矣。”
    793

    尊王攘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ūn wáng rǎng yí
    成語解釋:
    王:指周王朝;尊王:尊重周王室;攘:排斥;夷:我國古代對東方各民族的泛稱。效忠統治者排除少數民族侵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皮錫瑞《經學歷史·經學變古時代》:“但尊王攘夷,雖春秋大義,而王非唯喏趨伏之可尊,夷非一身兩臂之可攘。”
    794

    眾望所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suǒ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眾人的希望所集中的(望:希望;期望;歸:集中)。形容群眾中威望很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 陸游《賀禮部曾侍郎啟》:“所養既厚,萬鈞亦何足言;眾望所歸,九遷猶以為緩。”
    795

    眾望所屬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suǒ sh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期望。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金史·徒單鎰傳》:“鎰從容謂之曰:‘冀王,章宗之兄,顯宗長子,眾望所屬,元帥決策立之,萬世之功也。’”
    796

    眾望所依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suǒ y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期望。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797

    眾望攸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yōu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晉書 解系閻鼎等傳論》:“于是武皇之胤,惟有建興,眾望攸歸,曾無與二。”
    798

    眾望有歸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òng wàng yǒu g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望:期望;歸:歸附,趨向。眾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眾中威望很高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隋書·高祖紀》:“周帝以眾望有歸,乃下詔。”
    799

    追亡逐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ī wáng zhú dù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見“追亡逐北”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管子·兵法》:“器成教施,追亡逐遁若飄風,擊刺若雷電。”
    800

    瞻望咨嗟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wàng zī jiē
    成語解釋:
    咨嗟:贊嘆。左顧右看,不停地贊美。形容感觸頗深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夾道之人,相與駢肩累跡,瞻望咨嗟。”
    * wang成語,wang的成語,帶wa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