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u的成語 (569個)

    541

    朝不圖夕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o bù tú x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圖:圖謀。早晨不能為晚上打算。形容形勢危急或境況窘迫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柳宗元《上廣州趙宗儒尚書陳情啟》:“某天罰深重,余息茍存,沉竄俟罪,朝不圖夕,伏謁無路。”
    542

    左沖右突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ǒ chōng yòu t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向左邊沖擊,向右邊突圍。形容突圍時的艱苦奮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57回:“馬休隨著馬騰,左沖右突,不能得出。”
    543

    正道坦途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èng dào tǎn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坦:平而寬廣。直而平坦的大道。比喻方向正確,前途光明的道路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6回:“總之,再不走荊棘,這邊就是茂林修竹;再不踏確犖,這邊便是正道坦途。”
    544

    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guān chuí diào zhě,tú yǒu xiàn yú q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徒:空;羨:羨慕。坐著看那些釣魚的人,空自有羨慕魚兒的心情。指空想旁觀不如實干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孟浩然《望洞庭湖贈張丞相》詩:“欲濟舟楫,端居恥圣明。坐觀垂釣者,徒有羨魚情。”
    545

    周公吐哺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u gōng tǔ bǔ
    成語解釋:
    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于天亦不賤矣。然我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失天下之賢人。子之魯,慎無以國驕人。’”后用為在位者禮賢下士之典實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:“周公戒伯禽曰:‘我文王之子,武王之弟,成王之叔父,我於天亦不賤矣。然我一沐三捉發,一飯三吐哺,起以待士,猶恐失天下之賢人。子之魯,慎無以國驕人。’”
    546

    章句之徒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jù zhī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指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見“章句小儒”。
    547

    張口吐舌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g kǒu tǔ sh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很驚奇的樣子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洪楩《清平山堂話本·快嘴李翠蓮記》:“大家張口吐舌,忍氣吞聲,簇擁翠蓮上轎。”
    548

    孳蔓難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màn nán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孳:同滋,長也;蔓:繁生、蔓延。比喻壞的事物絕不能任令它蔓延開來,否則,便難以收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左傳·隱公元年》:“無使滋蔓;蔓,難圖也。”
    549

    滋蔓難圖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ī màn nán t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滋:滋長;蔓:繁生、蔓延。野草滋生,難以消除。比喻勢力擴大了再要消滅就很困難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元年》:“無使滋蔓;蔓,難圖也。蔓草猶不可除,況君之寵弟乎。”
    550

    椎埋屠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ī mái tú gǒu
    成語解釋:
    殺人宰狗。指為非作歹和從事低賤的職業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蘇洵《權書下·高祖》:“誰謂百歲之后,椎埋屠狗之人見其親戚乘勢為帝王,而不欣然而從之邪!”
    551

    字若涂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ì ruò tú yā
    成語解釋:
    涂鴉:比喻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。比喻書法拙劣、幼稚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·盧全《示添丁》詩:“忽來案上翻墨汁,涂抹詩書如老鴉。”
    552

    中途而廢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ōng tú ér fèi
    成語解釋:
    走到半路就放棄了前進。比喻事情還沒做完就停止了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北史·景穆十二壬傳》:“愿聞朝廷,特開運略,少復賜寬,假以日月,無使為山之功,中途而廢。”
    553

    胙土分茅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ò tǔ fēn máo
    成語解釋:
    胙:賜;分茅: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儀式。指分封爵位和土地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王錂《春蕪記》:“分茅胙土,賴周天子寵緩;右佛左縈,憑項莊王余烈。”
    554

    展土開疆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ǎn tǔ kāi ji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展:拓展;開:開拓;疆:邊疆。開拓疆域,擴展領土
    成語出處:
    元·尚仲賢《三奪槊》第一折:“誰不曾忘生舍死,誰不曾展土開疆!”
    555

    墜兔收光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uì tù shōu guā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墜兔:落月。月亮落下去了。比喻一件事情的結束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李昌棋《剪燈余話·武平靈怪錄》:“逡巡間,墜兔收光,遠雞戒曉。”
    556

    沾體涂足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ān tǐ tú z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沾:浸濕、浸染;涂:泥。身體被沾濕,腳被沾上了泥土。形容耕作的勞苦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春秋·魯·左丘明《國語·齊語》:“沾體涂足,暴其發膚,盡其四肢之敏,以從事于田野。”
    557

    逐兔先得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ú tù xiān dé
    成語解釋:
    逐:追趕。誰先抓到手就歸誰,別人不能再爭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60回:“法正曰:‘豈不聞逐兔先得之語乎?’”
    558

    直吐胸懷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í tǔ xiōng huái
    成語解釋:
    直率而不加掩飾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楊循吉《朱先生詩序》:“余觀詩不以格律體裁為論,惟求能直吐胸懷,實敘景象,讀之可以喻。”
    559

    豬突豨勇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hū tū xī yǒ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豨:野豬。指拼命向前沖,不怕死的人(含貶義)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漢書·食貨志下》:“匈奴侵寇甚,莽大寡天下囚徒人奴,名曰豬突豨勇。”
    560

    左圖右史

    成語拼音:
    zuǒ tú yòu sh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室內圖書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新唐書 楊綰傳》:“獨處一室,左右圖史,凝塵滿席。”
    * tu成語,tu的成語,帶tu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