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ng的成語 (687個)
-
241
深惡痛嫉
- 成語拼音:
- shēn è tòng jí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深惡痛絕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魯迅《偽自由書·“以夷制夷”》:“揭開了‘以華制華’的黑幕,他們竟有如此的深惡痛嫉,莫非真是太傷了此輩的心么?”
-
242
殊方同致
- 成語拼音:
- shū fāng tóng zhì
- 成語解釋:
- 猶殊途同歸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隋書·儒林傳序》:“北學深蕪,窮其枝葉,考其終始,要其會歸,其立身成名,殊方同致矣。”
-
243
死胡同
- 成語拼音:
- sǐ hú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指只有一個出入口的胡同。比喻絕境、絕路
- 成語出處:
-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我們利用了奶頭山的天險,仙姑洞這個死胡同,把許匪堵成甕中之鱉。”
-
244
十家鍋灶九不同
- 成語拼音:
- shí jiā guō zào jiǔ bù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各有各的想法,各有各的做法,很難求得一致
- 成語出處:
- 李茂榮《人望幸福樹望春》:“你姓張,他姓李,人多心多,十家鍋灶九不同。”
-
245
所見略同
- 成語拼音:
- suǒ jiàn lüè tóng
- 成語解釋:
- 所持的見解大致相同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唐順之《與王芳湖中丞書》:“愚意方欲經營,而來敘適反,此豈古謂所見略同者乎!”
-
246
殊路同歸
- 成語拼音:
- shū lù tóng guī
- 成語解釋:
- 同“殊涂同歸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漢·桓寬《鹽鐵論·利議》:“諸生對冊,殊路同歸。指在于崇禮義,退財利,復往古之道,匡當世之失。”
-
247
矢力同心
- 成語拼音:
- shǐ lì tóng xīn
- 成語解釋:
- 齊心合力
- 成語出處:
- 《辛亥革命·關于南北議合的清方檔案》:“方今人心趨共和,決無第二問題,不獨東南十數省矢力同心,即西北各省聞亦均表同意。”
-
248
三馬同槽
- 成語拼音:
- sān mǎ tóng cáo
- 成語解釋:
- 隱指司馬懿父子三人將篡奪魏的政權。也泛指陰謀篡權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晉書·宣帝紀》:“三國魏正始后,司馬懿與其子師昭執軍政大權,屏除異己,時有‘三馬同槽’之目。三馬,隱指懿父子三人。”
-
249
喪明之痛
- 成語拼音:
- sàng míng zhī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喪明:眼睛失明。古代子夏死了兒子,哭瞎眼睛。后指喪子的悲傷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禮記·檀弓上》:“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。”
-
250
神怒民痛
- 成語拼音:
- shén nù mín tòng
- 成語解釋:
- 痛:恨。天神憤怒,百姓痛恨。形容因作惡多端,引起極大憤怒
- 成語出處:
- 西漢·晏嬰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:“不思謗讟,不憚鬼神,神怒民痛,無悛于心。”
-
251
笙磬同音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qìng tóng yīn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人事協調,關系和睦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詩經 小雅 鼓鐘》:“鼓鐘欽欽,鼓瑟鼓琴,笙磬同音。”
-
252
聲入心通
- 成語拼音:
- shēng rù xīn tōng
- 成語解釋:
- 聲:話音。指一聽見圣人的話,就能領悟它的深意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張載《正蒙·三十》:“六十盡人物之性,聲入心通。”
-
253
識時通變
- 成語拼音:
- shí shí tōng biàn
- 成語解釋:
- 見“識時達變”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·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69回:“爾祖子文,為楚名臣,識時通變。”
-
254
十鼠同穴
- 成語拼音:
- shí shǔ tóng xué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使集中在一起,一網打盡。
- 成語出處:
-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鮑勛傳》:“勛無活分,而汝等敢縱之!收三官已下付刺奸,當令十鼠同穴。”
-
255
四通八達
- 成語拼音:
- sì tōng bā dá
- 成語解釋:
- 通、達:暢通無阻。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- 成語出處:
- 《子華子 晏子問黨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達,游士之所湊也。”
-
256
樹同拔異
- 成語拼音:
- shù tóng bá yì
- 成語解釋:
- 謂提倡相同的,排斥不同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宋·司馬光《稷下賦》:“下論孔墨,上述羲炎,樹同拔異,辨是分非。”
-
257
視同兒戲
- 成語拼音:
- shì tóng ér xì
- 成語解釋:
- 把事情當成小孩兒玩耍一樣來對待。比喻不當一回事;極不重視。兒戲:小孩子鬧著玩。
- 成語出處:
-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。”
-
258
書通二酉
- 成語拼音:
- shū tōng èr yǒu
- 成語解釋:
- 比喻讀書甚多,學識豐富精湛。二酉,指大酉山、小酉山。據說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見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宋盛弘之《荊州記》。后因以此為喻。
- 成語出處:
-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”
-
259
賞同罰異
- 成語拼音:
- shǎng tóng fá yì
- 成語解釋:
- 謂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,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。
- 成語出處:
-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八經》:“故賞賢罰暴,舉善之至者也;賞暴罰賢,舉惡之至者也;是謂賞同罰異。”
-
260
視同拱璧
- 成語拼音:
- shì tóng gǒng bì
- 成語解釋:
- 看作兩手合抱的璧玉。比喻十分珍貴。
- 成語出處:
-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4回:“求著他一副對子,一把扇子,那就視同拱璧,也不管他的字好歹。”
* tong成語,tong的成語,帶tong的成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