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d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td>
<bdo id="4wawa"></bdo>
  • <li id="4wawa"><option id="4wawa"></option></li>
  • ting的成語 (226個)

    101

    傾耳而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g ěr ér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傾:歪,側著。側著耳朵仔細聽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禮記·孔子閑居》:“傾耳而聽之,不可得而聞也。”
    102

    驅霆策電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ū tíng cè diàn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迅速奔馳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何景明《游獵篇》:“周王八駿行萬里,朝游昆侖暮滄海。驅霆策電遍天地,虎驟龍馳倏煙靄。”
    103

    蜻蜓點水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
    成語解釋:
    蜻蜓剛剛接觸水面又迅速起來。比喻做事不認真;敷衍了事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唐 杜甫《曲江》詩:“穿花蛺蝶深深見,點水蜻蜓款款飛。”
    104

    蜻蜓撼石柱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自量力。也比喻紋絲不動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吳承恩《西游記》第42回:“這行者即去拿瓶,——唉,莫想拿得他動。好像似蜻蜓撼石柱,怎生搖得半分毫?”
    105

    秦庭朗鏡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 tíng lǎng j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秦庭:秦王朝;朗:明亮。秦始皇的能照人五臟六腑的鏡子。比喻明于審案的官吏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負屈寒儒,得遇秦庭朗鏡;行兇詭計,難逃蕭相明條。”
    106

    且聽下回分解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ě tīng xià huí fēn jiě
    成語解釋:
    分解:敘述。宋元以來章回小說結束語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二回:“畢竟史進與三個頭領怎地脫身,且聽下回分解。”
    107

    前庭懸魚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ián tíng xuán yú
    成語解釋:
    比喻不吃請,不受賄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后漢書·羊續傳》:“續敝衣薄食,車馬蠃敗,府丞嘗獻其生魚,續乃出前所縣者,以杜其意。”
    108

    秦庭之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ín tíng zhī kū
    成語解釋:
    原指向別國請求救兵。后也指哀求別人救助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 庾信《哀江南賦》:“鬼同曹社之謀,人有秦庭之哭。”
    109

    欺罔視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qī wǎng shì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罔:蒙騙。欺騙人們的耳目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南史·朱異傳》:“貪財冒賄,欺罔視聽。”
    110

    日角龍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jiǎo lóng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舊時相術家謂天庭隆起為龍庭。“日角龍庭”為帝王的貴相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舊唐書·唐儉傳》:“[高祖]密訪時事,儉曰:‘明公日角龍庭,李氏又在圖牒,天下屬望,非在今朝。’”
    111

    日角珠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rì jiǎo zhū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形容人額角寬闊,天庭飽滿,相貌不凡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北周·庚信《周大將軍趙公墓志銘》:“是以維岳降神,自天生德,凝脂點漆,日角珠庭,為子則名高五都,為臣則光照千里。”
    112

    手不停揮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ǒu bù tíng huī
    成語解釋:
    手不停頓地揮寫。形容不停地寫作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九:“李白左手將須一拂,右手舉起中山兔穎,向五花箋上,手不停揮,須臾,草就嚇蠻書。”
    113

    聳動聽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ǒng dòng tīng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聳:通“悚”,驚動。夸大或捏造事實,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震動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周密《齊東野語·洪君疇》:“‘職臣在憲府,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風旨,亦不敢奉承陛下風旨。’固已聳動聽聞矣。”
    114

    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ér bù jiàn,tīng ér bù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    115

    視而弗見,聽而弗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ì ér fú jiàn,tīng ér fú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視:看。指不注意,不重視,睜著眼卻沒看見。也指不理睬,看見了當作沒看見,聽到了當作沒聽見
    成語出處:
   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中庸》:“鬼神之為德其咸乎,視之而弗見,聽之而弗聞。”
    116

    十里長亭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í lǐ cháng tí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秦漢時每十里設置一亭,以后每五里有一短亭,供行人何處,親友遠行常在此話別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《白孔六帖》卷九:“十里一長亭,五里一短亭。”
    117

    聳人聽聞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ǒng rén tīng wén
    成語解釋:
    聳:引起注意;使人吃驚。指故意夸大事實或作過于激動的表情;使人聽到或看了感到震驚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清 惲敬《雜記》:“豫章大鎮,或書有不可達者,故托辭為此;抑為州將者,以此聳人聽聞,豫絕系援,皆未可知。”
    118

    收視反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ōu shì fǎn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不視不聽。指不為外物所驚擾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晉·陸機《文賦》:“其始也,皆收視反聽,耽思傍訊。”
    119

    收視返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ōu shì fǎn tī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收:停止;返:還。不視不聽。指人對事物的看法不為外物所驚擾
    成語出處:
    梁啟超《新民說》:“其祈焉則必收視返聽,清其心以對越于神明。”
    120

    束手聽命

    成語拼音:
    shù shǒu tīng mìng
    成語解釋:
    拱手聽從命令。
    成語出處:
    宋·陳亮《酌古論·馬燧》:“三鎮平,則淄青之膽破矣。命一辯士持天子之詔往諭之,彼安得不束手聽命哉!”
    * ting成語,ting的成語,帶ting的成語。
    chengrenyouxi